首页 > 女频言情 > 吾家阿囡 > 第三百七十章 影响

第三百七十章 影响(2/2)

目录

”唉,我这是实话,我不知道怎么办,大家自己拿主意,十里街还有第二期,第三期,大家自己拿主意。“陶会长一脸颓唐。

“那行里呢?咱们丝绸总行要建个会馆吗?”一个行老问道。

陶会长沉默片刻,“到第二期再说。到时候肯定就有了分晓,最多不过多出些银子。”

众人点头。

这是稳妥之策,毕竟,宗先生亲笔写过信,他们不能公然违背王相的意思,到了第二期,那十里街成与不成已经很分明了,到时候价钱必定上去,可这也就是多花些银子,银子的事都是小事。

至于陆家,那是王相的姻亲,他们是一家人,不是他们能比的。

……………………

华亭县。

华亭是个小县,又临近平江城,能入官列而非吏的,只有一位县令,主薄县尉什么的,不入流,也就没有定员。

如今的杨主薄在主薄这个位置上做了快三十年了,迎来送走了五任县令,认真说起来,杨主薄才是华亭县地面第一人,实实在在的地头蛇。

杨主薄的大儿子是粮科兼户房主事,在县衙里仅次于杨主薄,杨主事不算青出于蓝,但至少是虎父无犬子,从他爹杨主薄手里接下这座县衙的本事是有的。

杨主薄的二儿子早夭,小儿子早先在县衙里挂了个名,后来就出去做生意了。

眼看天黑了,杨主薄和大儿子杨主事从县衙出来。

他家离县衙有一段路,不过这一段路是华亭县最热闹的一条街,两人每天来回都是走来走去。

刚下了台阶,小儿子杨三爷骑着马拐弯过来,看到他爹和他哥,跳下马,把缰绳和马鞭递给长随,长随牵着马先回去,杨三爷迎上他爹杨主薄。

”怎么样啊?“杨主薄问道。

他这个小儿子去平江城看那个十里街的招商会去了。

”刚进午时就封盘了,说第一批的数目够了,我数了数,一共五十六家,倒不算多。”杨三爷答道。

“不少了!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杨主事问了句。

杨三爷看起来很兴奋。

“我不是要去看看新织机,谁知道木作行里忙的不得了,要河工用的木料、推车,各种东西,我一想,那河工和街道宅子真要动起来,要用的东西多了,我就去找赵伯伯,赵伯伯正忙着,几句话就给我指了条明路,

“他们府衙隔壁街的牙行接了货栈行的活儿,说货栈行圈的地最多,用的人肯定也最多,用的粮食肯定不少,我立刻就去了隔壁牙行,牙头听说是赵主事介绍过去的,二话没说,就把这笔粮食生意交给我了,我把老宋留在平江城铺子里了。

“我从牙行出来,又去了趟货栈行,货栈行张会长说,他们货栈行都是重活,吃得多,只要咱们的东西好价儿合适,以后也可以让咱们送货。

“阿爹,我算了一路,这可是大生意!咱们的船和人都不够,阿爹,我觉得咱们也应该到十里街圈块地方,以后……”

“先别想那么远,先把眼前的生意做好,你累坏了,先回去,我跟你大哥走一走。”杨主薄拧着眉,打断了小儿子的兴奋。

“那好,你们说话,正好,我要回去算算账!”杨三爷连走带跑先走了。

“阿爹,这是真要修起来了?”杨主事压低声音。

“你明天去一趟平江城,早点走,到处走走,好好看看,真要是像你弟弟说的那样。”杨主薄的话顿住。

“王缺西那个案子?”杨主事声音极低。

“嗯,不急,你明儿去,住上两三天,多看看,看清楚了,不用回来跟我说了,你自己拿主意。”杨主薄吩咐道。

“真要是起来了,那王缺西流放多远合适?”杨主事问道。

照原本拟定,王家一家三口都是要斩立决的。

“一千里吧,血亲复仇,这是有先例的。”杨主薄答了句,接着嘱咐道:“不用急着回来,多带些银子,往各家走走,丝绸行不用去,多听听丝绸行的信儿就行了。”

“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