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摸着脑壳过河(1/2)
时间一年年过去。
楚飞等人身下的铁壁飞船,已经换过几十次。
距离上次与孽灵的战斗,已经过去万年。升龙殿的闭关,终于赶上了主流“规则”。
万年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比如说舰队的航向,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迷航了,找不到方向了!
当然了,这里没有傻子,大家纷纷猜测:只要楚飞一天不苏醒,舰队就一天找不到方向。
但现在大家都依靠舰队生存,而且升龙殿提供了优秀的修行环境、稳定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物资,大家可以放心闭关修行,也就没有闹腾的。
在这万年里,所有修行者都进步显著,那些老古董们突破的不在少数。
经过上次大战,大家多少有些收获——主要是胜利的心态,信念上的突破。这种信念上突破带来的修行进步,升龙殿研究太多太多。
此外就是升龙殿也主动释放一些资料,让大家修为有所进步。大家修为进步了,自然也会更加亲近升龙殿。
升龙殿还有所谓的“新生代外交”,上万年时间过去,舰队规模已经膨胀到百万级飞船!
其中最大的飞船,就是母舰金乌1号。如今的金乌1号,只是名称不变,飞船本身已经更新上百代,现今飞船长度超过一千公里,宛如一个小型星球在虚空中狂飙。
那三百公里长度的“太阳船”,现在已经排不上号了。长度超过三百公里的飞船数量,已经过百。超过百里长度的飞船过千。
在这由百万艘大大小小飞船组成的舰队中,人口规模已经膨胀到十亿级!这还是控制人口的结果。
就是有一点,这“人口”啊,越来越奇奇怪怪了。
一开始的“人口爆炸”,本身就是楚飞主导的“阳谋”。高手不容易孕育后代,那就上基因工程。
但基因工程从来不是一个完全正面的技术。
基因工程的产物就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后代都有了。那些强者想的是“设计”一个完美的后代;但当所有的强者都这么想的时候,结果就千奇百怪了。
这些千奇百怪的后代修行有成之后,又相互“恋爱”,这后代也更加“奇奇怪怪”了。
如果大家平时都化作战体、人形也就罢了,要是展露本体,只能说精彩纷呈。
不过另一方面,因为基因工程的技术,这些后代的后代,又是强强基因联合。最终的结果就是——长得越怪,力量越强!
但同样,进行到这一步,后代的基因匹配也越来难了。
其实可以稍微降低要求,但没有任何人接受。接受过优秀科学教育的智慧生命都有一个特性——想要更好!
但这是阳谋。在给这些家伙做基因工程的时候,升龙殿已经将各种数据偷偷记录下来。
只不过真正用在自家身上的基因技术,都是慎之又慎。与其在基因上动手脚,不如在大数据修行上下功夫。
实际证明这条路是正确的。如今升龙殿22.0境界的高手,超过百万!
也正是有这些前提,赫里奥·赛缪斯、赤羽天王这两个强者,虽然经常眺望楚飞闭关的地方,却终究不敢乱来。
但是外界不知道,升龙殿高层,对楚飞现在的闭关情况一清二楚。因为,研究现场有楚飞的分身!
此时楚飞正在与研究人员交流情况。
现场有一个巨大的立体投影,形成一个直径超过一公里的巨大实景。
在这个实景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楚飞等六百多人依旧在并行运行,维持一个“脑洞世界”。
其实这六百多人中,除了楚飞,其余六百多人已经轮换多次;只有楚飞不行,因为现在维持整个并行运行的算法核心,就是楚飞,这是无可取代的;
在这个巨大的实景中,可以看到楚飞坐镇中央,主导构建一个“信息模拟黑洞”,形成所谓的“视界”,用这个方法形成超级神通,困住一个大罗金仙级别的孽灵。
而这个孽灵,现在正待在一个疑似圣人骸骨的脑壳中,整个脑壳“好像”坚不可摧。
整个脑壳其实已经自成世界,至少也是小世界,与外界绝缘,因此而万劫不磨——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这个感觉吧,就像是绝缘体。
你说电流过大而导线熔断,可如果我不是导线,电流都不通过,还熔断个毛线啊。
当然了,升龙殿肯定不会傻乎乎地死磕“电流”,而是多方面探索。电流不行,刀砍火烧总没问题吧。
只不过这圣人的残骸,感觉确实不好搞。被楚飞带着六百多人用模拟天罚的手段狂轰上万年,竟然看不到什么损伤。
上万年来,升龙殿这边的技术迭代不知多少次,但就是奈何不得这个圣人的脑壳。
这上万年来,升龙殿的技术发展,多少也有些“后劲不足”。
最初上千年时间,升龙殿的“修行体系”,从“不渡劫的20.0”狂飙到现在的22.0境界。
但如今上万年过去了,依旧是22.0的境界。虽然渐渐推进到22.0后期的境界,但距离23.0的境界,依旧有相当的距离。
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不断攀登,速度总是越来越低的。
升龙殿过去能快速进步,是因为积累足够。但随着升龙殿修行体系急速推进,根基多少有些跟不上了。
这些年修行境界上的进步感觉不多,但这只是表面。根本原因,是升龙殿在打根基。
这些年来升龙殿的根基上,进步之快,外人永远无法想象的。
都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升龙殿可不仅仅是有个石头,而是有一个圣人的头盖骨。
摸着脑壳过河,可比摸着石头过河快多了,升龙殿这上万年的进步,也是远远超过外界的想象。
此时的“实景”中,无尽的闪电已经密密麻麻的宛如潮水,一波波冲刷中央的一个骷髅头。
然而骷髅头却完好无损,无尽的闪电落下,就像是阳光落到石头上,看上去毫无变化。
这种疯狂的冲击,已经持续上万年。
不过上万年的时间里,闪电的“成分”,其实已经改变很多次,各种各样的算法、技术手段等,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
或许上万年看来毫无变化,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升龙殿已经验证了无数技术。
那些能给“圣人脑壳”造成一定影响的技术和手段,被重点研究;那些无法造成多少影响的,被暂时收录。
偶尔也会有些收录的技术被翻看几次,技术或许不行,但不代表思路不好。
科研,有时候需要的是思路,是灵感。
这样上万年的迭代之后,很多技术已经登峰造极,距离突破只有半步,随时可能突破。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升龙殿已经到了又一次突破的前夕。
不过这最后一步是否能跨出,依旧不能确定。
行百里者半九十,技术研究千头万绪,说不定哪一个技术卡住了,然后导致整个体系锁死。在科研领域,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