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3章 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制作电影(1/2)
站在道德制高点固然很爽,但也要考虑到站得高摔得惨这种结果,传统巨头不就是因为高高在上而忽略了底层人民的利益,才会落得今天这般下场吗?
李睿可不只是站得高,也不只是喊口号而已,他是真的要让百视达改变固有的电影工业模式,用互联网公司的思维来进行电影工业化革命。
此前百视达在张铭的带领下,已经完善了大数据挖掘和算法分析技术,如今百视达的爬虫正7*24小时不间断的在全球互联网搜索各种热门话题,标签,互动要素和潜力新闻,经由数据分析软件过滤提炼之后,交给一个经验丰富的小组进行第二轮筛选鉴别,其中最有潜力的故事原型将会提交给剧本组。
百视达内部的剧本组是由好莱坞专业编剧组成的,擅长各种类型的故事,他们会将故事原型改编成至少包括两个热门元素的短故事,继续提交给制作组。
这些元素往往都是当前互联网最热门的趋势,比如“赛博朋克”+“黑帮复仇”,再比如“丧尸末日”+“恩怨情仇”,能够覆盖绝大多数观众的喜好。
如果故事通过制片组的审核,将会扩展为一个15分钟左右的短片剧本,交付制作出一个最小可行产品,寻找一部分目标观众进行试水播放,根据用户反馈来决定是否继续制作。
一旦反馈失败,这个产品就被归为失败,总结出不受欢迎的部分之后,彻底封存。
而一旦反馈良好,产品将会进入下一个流程。
一方面,继续增加剧本的矛盾冲突,根据大数据显示的用户爽感阈值和愤怒阈值,在剧本固定时间点设置点位。
另一方面,由专门的伦理审查部门检索剧中存在的潜在争议,比如性别刻板印象,政治敏感话题,种族和宗教问题等等,并进行修改。
演职人员的挑选和制片融资环节也同时开展。
数据库会根据故事内容,剧本类型,目标观众群体喜好,给出一系列潜在人选,再由制作组搭建拍摄团队班底。
制作组会以类似互联网公司融资的方式,以剧本故事,制作团队和启动资金为初始股权,寻求风险投资甚至是以众筹的方式筹措资金,等电影制作完成上线获得收益之后,也会像互联网产品那样,按照股权进行分配。
上线并非结束,在百视达这样的制作模式中,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产品,传统巨头的电影拍完就结束了,而互联网的产品还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更新换代。
如果影片广受欢迎,百视达甚至会面向公众开放影片的“ApI”接口,允许第三方像给游戏增加dLc一样编写各种同人剧情,只要符合法规,经过平台审核之后可以上线销售,收益双方按照比例分账。
依托百视达的庞大平台,影片还能通过各种周边开发和销售,游戏植入,广告分成,内容改编等扩展方式来获得持续收益。
这是前世奈飞都未曾走通的道路,李睿的野心却远不止如此,他还有更大的想法……
李睿正在规划未来,手机震动起来,斯嘉丽打来了电话。
这是一个李睿意料之中的电话,他接通之后微笑着道:“亲爱的,我已经等这个电话很久了。”
“你知道我会打电话?”斯嘉丽讶道。
李睿道:“我当然知道,你一定是考虑好了,决定加入百视达。”
斯嘉丽沉默了几秒钟:“什么都瞒不过你,我真要怀疑你是不是在我身上安装了窃听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