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割据时代(2/2)
自家主公挡住了称帝的诱惑,而且是在即便称帝了,也没什么不行,也不会影响大势的情况下,依旧忍住了,没有去称帝。
这让他们又喜又敬。
喜的是,若是士颂能不贪恋帝位,那么自家势力,有很多的手段,可以去占据实际优势。
敬的是,士颂这样的主公,似乎是越发的成熟了。
为大局计,能做出这样的取舍,真不容易。
士颂既然定下了基调,后面的事情,也就推展的很顺利了。
蒋干先是领命前往下邳,回复刘备。
表示士颂愿意接受“季汉”的楚王册封,但刘备得配合,把江夏,汝南二郡还回来。
另外,特许士颂的楚国,独立于大汉之外,自成统治体系。
所谓的大汉朝廷征辟之类的事,楚国这边,军民士人,可不必理会。
说白了,就是我名义上是你季汉的楚王,但是实际上,我士颂占据的地盘,我士颂自己做主,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你刘备,只是名义上比我士颂高一级,但我士颂,并非你刘备的手下。
而刘备得到蒋干回复的这个消息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现在他看似恢复中原,南面赶走了孙权,北面和曹丕隔着黄河对峙。
但实际上,他已经没有余力在去和西面的士颂较劲了,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封士颂,孙权,臧霸为楚王,吴王和齐王的原因。
倒是诸葛亮听了这个消息后,眉头微微一皱,立刻就明白了士颂的心思。
他对刘备说到:“江夏郡汝南二郡,自可交于士颂。另外,可令士颂兼任司隶校尉,统西南诸军,北上关中,攻灭钟繇。免去我军西面之忧。”
“士颂如今占据荆,交,益三大州,若是在占据司隶,岂不是更加尾大不掉。”
刘备怎么可能会对士颂放心。
现在不过是稳住士颂,在他心中,自己要如刘秀一样,光复天下,恢复汉室江山的。
那时候,还是要和士颂一战。
但诸葛亮却笑道:“不论我们下不下这道军令,士颂的部队,都会进入关中。倒不如先给他一个可以接受的军令,让他为我所用。”
看着诸葛亮轻摇羽扇,信心满满的样子,刘备知道,诸葛亮定然还有后手。
“既然如此,就依丞相之策。”
一切的进展,就和双方想的一样,十分的顺利。
刘备这边的季汉朝廷,对于士颂肯“低头”承认他们的正统地位,接受刘备的“楚王”册封很是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惊喜了。
除了关张二位,本能的对让出江夏和汝南二郡有些不满之外,任何人都没有说什么。
即便是二爷,也默认了楚国这边,派出部队,接手了江夏郡。
如今,关二爷被封前将军,领十万人马驻守庐江,总管淮南地区。
威慑江东的同时,也对西面的楚国,起到了牵制作用。
即便是楚国国内,上上下下都觉得天下可定,但对于关羽和关羽麾下的十万部队,还真没有任何人敢小觑忽视。
而随着士颂愿意接受刘备册封,名义上让自己的地盘,自己的楚国成为大汉王朝治下的一个诸侯国的存在后。
孙权,臧霸,也很快认清了现实,接受了刘备吴王和齐王的册封。
倒是山高皇帝远的河西走廊那边,马腾和韩遂却纷纷自立为王,马腾在武威称了雍王,韩遂在金城自称了凉王。
本来汉代的河西四郡,到了东汉时期,就是一笔乱账。
现在西凉军动不动的杀入司隶关中,整个西北地区,早就乱了。
可以说是军阀割据,最为混乱之地。
而这两位,与其说汉朝忠义之臣,还不如说是大汉在西北地区,最大的地方军阀头子。
周围还有不少的小型军阀头子,聚集在他们周围,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割据西北。
现在这些人,也算是不装了,老子就要在西北地区称王称霸,反正你们中原也是在打生打死,大家都差不多。
没有称帝,过过皇帝瘾,纯粹是觉得没有必要。
而且西北这一片地区,你要是称帝了,那些小军阀怎么办,难道还跟着你混?
另外,人多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别说他们占据的那点地盘了,就算是真的让他们占全了河西走廊的雍州四郡,这狭小地域内的资源人口,想要称帝,无疑就是个玩笑。
任何一个中原大一统王朝,都会把他们拿下。
当然,他们也可以在占据雍凉之后,进兵关中,进而东向以夺天下。
但前提条件,不是占据雍凉,有自己的基本盘吗?所以他们内部,还又得闹腾。
这些西北军阀之中,若是有谁真的统一了西北,还真就会直接称帝,割据一方了。
东北方向,辽东公孙康,也直接自立为辽王。和曹彰的幽州军,算是直接对上了。
而且和西北不同的是,公孙康居然给自己打上了大汉忠臣的标签,还走海路,给刘备的季汉朝廷上表,表示自己是大汉臣子。
他愿意如士颂,孙权,臧霸一样,为刘备的季汉讨灭曹贼。
至于曹魏内部,曹丕称帝之后,曹彰这位任城王更是直接自称了代王,算是半割据了幽州。
让曹丕手上,能直接统治的地区,仅剩下冀州和并州以及隔着黄河的司隶。
但所有人都知道,黄河南面的司隶,只怕保留不了多久了。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从前的黑山军造反头子,因为迫于形势而投降曹操的张燕,此刻也反了。
当年他就是和公孙瓒一起对抗袁绍的,袁绍统一河北之后,他就流窜太行山中,在曹操灭袁时归顺了曹操。
他没有想到,当年曹操的部队何其雄壮威猛,势不可挡。可短短两三年之间,就风消云散了。
此刻,他再次聚集旧部,打出旗号,自称“大义天王”。
转战多地后,进入太行山中。
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盗匪纷纷响应,也算是在乱世中,打出了一片天,让曹丕很是头疼。
成为楚王的士颂,也在这段时间,重新布置军队部署,做出一番安排。
此刻,他在听到这些消息后,站在宛城城楼眺望北方,忽然心有所感。
他想起了某人的一句话。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士颂嘴角微笑,看着远处天空的一片白云,笑着回答道:“两人称帝,八人称王。这乱世,再临人间。”
不远处,集结完成,正准备北上武关,进入关中的楚国大军,已经整装待发。
这天下,乱世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