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松江府万众一心,少年仗义执言(2/2)
写到最后大结局,官吏权贵被拿下,江湖好汉们功成身退。
蒋庆之眯着眼,他老早就看出了这种势头。
随着大明国势的下滑,百姓的日子也越发难过。执政者觉得百姓能忍耐,可却忘了一件事儿……
忍,便是蓄积,蓄势。
当这股子郁气和不满蓄积到了极点时,便会突然爆发。
最好的法子是化!
化解这些郁气。
击败俺答后,军费开支便会少一大截,百姓的负担便能少许多。
开海后,南方一带的各种产业便会蓬勃发展,普通百姓若是没有营生便可以去做工,也可在家做些事儿。妇人们织布或是做针线,也能挣不少。
怎么化解民间郁气?
蒋庆之前世便是个小市民,知晓最好的法子便是两条,其一,大势。国家强大,无需担心外部威胁。其二,增加百姓的收入。
南方发展起来了,再带动北方,整个大明一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艹!什么七海霸主,都不是事。
一里一外,若是做到了,那便是妥妥的嘉靖盛世。
他南下便是为此而来。
所以,他在等。
等陈连,等那些士大夫,等那些百姓都蜂拥而至。
人越多越好。
一千骑就在他的身后,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警戒态势。
城门里人太多,便纷纷涌了出来,但却不敢靠近那一千骑,便在两侧围观。
“多少人了?”蒋庆之问。
徐渭一直在观察,“伯爷,少说三千。”
“差不多了。”蒋庆之点头。
这时被控制在蒋庆之身侧的几个读书人中,一人喊道:“我辈今日有死而已,为我松江府父老而死,为这个天下赴死,何惧之有!”
这话煽动性太强了。
两侧的围观者们开始涌动
“去解救我松江府的义士们!”人群中有人在鼓动。
“这才是蒋庆之的大麻烦。”赵福和朱艺相对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意。
“开始了。”王梦秋在布庄门外叹道:“两三千人猬集,别说是蒋庆之,就算是陛下亲临,也只能退避三舍。”
徐璠说:“如此也好。”
虽然未曾一展第一公子的手段,但只要能让蒋庆之知难而退,他便能发动舆论为自己和父亲徐阶造势。
万事莫要追求圆满……当初乡试代笔事发后,徐璠狼狈回乡,半路遇大雨,正好道旁有座寺庙,便进去避雨。
庙里有个老和尚。
情绪糟糕的徐璠施舍了些香火钱,发了几句牢骚,大概就是人生不如意的味儿。老和尚意味深长的说了这句话。
罢了!
徐璠摇摇头。
城外,蒋庆之刚举起马鞭.
陈集刚想策马出来。
“长威伯没说谎!”
沉默涌动的人群停了一下。
这个声音很稚嫩。
也有些惶然。
但依旧在喊着。
“我看见了,我看见他们只是用刀鞘抽打手臂和腿。我亲眼看见了。”
人群彻底停住了。
有人气急败坏的喊道:“是谁?”
人群中传来了有人被捂着嘴,依旧想努力呼喊的声音。
众人循声回头,慢慢让开了一条通道。
通道的尽头,一个农夫,一个少年农夫。
看着是父子。
农夫捂着少年的嘴,对众人赔笑,“这娃被晒糊涂了,不,中邪了,小人马上就带他回去拜神,马上走,马上走……”
就在他说话时,手上松了些,少年挣开他的控制,撒腿就顺着通道跑。
“大郎!”农夫惶然喊道。
两侧的人群看着少年农夫,神色复杂。
突然有只手从人群中伸出来,抓向少年。
蒋庆之饶有兴趣的看着少年,摆摆手。
神箭手黄炳手中一直拿着弓箭,张弓,放手。
箭矢闪电般的掠过,就在那只手刚触碰到少年时,正中手臂中部。
那只手伴随着惨叫缩了回去,两个军士拔刀冲进了人群。“闪开!”
少年不知自己方才逃过一劫,他跑到了最前面,气喘吁吁的看着蒋庆之。
眼中有蒋庆之熟悉的光。
一如他当年去南美讨生活之前,站在家乡最高山峰上,意气风发冲着小城呼喊的那种光。
“伯爷,我亲眼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