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大明,我来了! > 第60章 十里红妆

第60章 十里红妆(1/2)

目录

复选结果一出,整个京城上下全都沸腾了。

《大明日报》更是用头版头条连续三天刊登了本次选举的全过程,每天茶馆酒肆路边说书的摊子上都挤满了听报的人。

而仪式结束后,整个礼部更是像上了发条似的忙碌了起来,在太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礼部尚书胡滢亲自带领一众官员至?天坛、地坛及宗庙?举行告祭仪式,禀告天地祖先?。

太皇太后张氏因为自己大孙马上大婚更是高兴的整天合不拢嘴,她不知疲倦的一次次召见礼部的官员,商量孙儿朱祁镇大婚事宜。

并且罕见的下了懿旨,要求礼部务必将此次大婚办的隆重,她还不顾朱祁镇的劝说,拿出了自己私库多年积攒的二十万两银子,用以采买孙儿大婚所需的东西。

朱祁镇看着那长长的礼单直摇头,也太铺张浪费了。同时他也能理解老太太,老太太疼孙子天经地义,只要他老人家高兴,多花些钱就多花些钱吧。

“回头将太皇太后那边自己出的银钱核算一下报给朕,然后从朕的内帑中再补过去。”朱祁镇放下礼单,对侯宝吩咐道。

侯宝笑着点头答应:“奴婢遵旨。”

~~~~~~~~~~~~~~~~~~~~~~~~~

随后,礼部会同钦天监连续多日商讨大婚吉日,最终将大婚的日期定在了腊月二十三。

接着,礼部开始制作皇后金册、宝玺、冠服及礼器,确保符合皇家规制?。

日子定了下来,就是一套繁琐冗长的流程。

首先就是定亲三礼:纳彩、问名、纳名。

当胡滢请奏谁担任纳彩正副使时,朱祁镇考虑再三决定由英国公张辅为正使,井源为副使持节至女方家正式提亲,象征“采择之礼”?。

随后向女方家索取皇后生辰八字,与皇帝八字合算吉凶?,虽然太皇太后早早就让人算过,可正式流程还要在走一遍。

接下来,张辅代表皇家向女方赠送玉帛等聘礼,正式定亲?。

明兴七年十二月二十三,万里无云。

紫禁城上下张灯结彩,京城内外更是喜气洋溢,天子今天大婚,太皇太后懿旨,普天同庆,所有皇家的店铺全部五折,以示皇家恩宠。

而大明皇家商会旗下的店铺让利更让人瞠目结舌:皇帝亲自下旨,所有商会店铺全部一折。

皇家让利百姓,百姓们也感念皇家的恩德,或在大街上摆上供桌香炉,为皇帝皇后祈福,或在自家门前张贴喜字。

宫中,所有宫人全部换上了只有年节才能穿的喜服,在大内总管侯宝的指挥下,早已将大婚所需的物品准备妥当。

天微微亮,当皇帝的御撵到达奉天殿时,钟鼓司奏响了礼乐,一时间整个奉天殿鼓乐齐鸣,好不热闹。

大殿内,勋贵百官也是身着喜服,待皇帝登上宝座,百官们在导礼官的引领下,向皇帝行礼。

“宣制!”礼毕后,朱祁镇说道。

担任大婚正使兼传制官的英国公张辅接过宫人捧过来的圣旨,打开后朗声道:“朕上承天命,下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懿旨,今纳夏氏之女夏子心为大明皇后,尔宜恪守淑仪,肃正闺闱,毋怠毋骄,式勤内助。”

“任命英国公张辅为大婚正使、巨鹿伯驸马都尉井源为大婚副使,命尔持节奉迎皇后入宫,钦此!”

念完圣旨,张辅郑重的将圣旨捧在手中,和井源跪地参拜谢恩。

然后由宫人引导至偏殿,脱下朝服,换上大婚使臣的喜服,将节、制书放在了采舆中,出了奉天殿后,一路出午门,过金水桥,早就有长长的迎亲队伍在等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