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主公(1/2)
叶阔澜走进书房。
“府尊唤某前来所为何事?”
他朝桌案后青年知府行礼。
郑颢开口:“叶先生请坐。”
叶阔澜往旁边走几步落座。
郑颢看向对方问:“这些日子,先生常入乡间探访,流连城内大街小巷,先生对幽州府是何感觉?”
叶阔澜说着场面话:“府尊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某深感佩服。”
郑颢未戳穿对方,话语一转:“本官听闻先生从前常在京城讲学,不知对京城是何感觉。”
此话一出,叶阔澜神色不变,手指微动。
叶阔澜乃举世闻名之大儒,先帝时便曾征他入朝,但叶阔澜醉心学问无心仕途,先帝见其不慕名利,便放弃这个想法。
虽然叶阔澜一生没有入仕但桃李满天下。
他闻名大乾,不仅因为自身博学多识,还因着继承孔子教书育人思想,对名下弟子因材施教。
由他教导出来的弟子有几千人,有的入朝为官,有的教书育人,有的精研机关之术……
许多州府官员贪慕叶阔澜声名,想请对方入府学教书却不得其踪迹,盖因叶阔澜常年深居简出,或在书院教书育人,偶尔间带着弟子在外游历,也是低调至极,不会暴露自己身份,当地知府发现他到来时,叶阔澜已经带领弟子离开了
此次,郑颢能顺利将对方“请入”府中也是机缘巧合,郑颢并未此沾沾自喜,叶阔澜并非寻常之士,如果他不能让对方满意,叶阔澜便是暂时居住府上日后仍会离开。
叶阔澜开口:“京城乃天子脚下,百姓自是富足美满。”
叶阔澜并非传统文人清高又不通人情世故,相反,他的学生尽得其真传,虽在朝堂上没有谋取高位却懂得明哲保身。
郑颢:“其他府城呢?本官不如先生见多识广,去过多地,想从先生口中知晓各地府城如何,也好治理幽州府。”
青年知府说出这番话,叶阔澜如何不知对方言非此意。
想到近些日子来,他亲眼看到的幽州府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再想着自己已然成为对方幕僚,叶阔澜眉心一松:“府尊有话直说,莫要打趣某了。”
“本官何曾想过打趣先生。”郑颢神色微松,竟难得显得好相与:“是先生入府多日却一直考核颢,不知颢可通过先生考核。”
青年知府话一落,叶阔澜不由得想到对方就任后,雷霆手段处理城内富户,优选粮种培育实验,打造农具借给百姓……
叶阔澜抬头看向对方,这一切有利于百姓的行为,他在青年知府身上看到的好似只是开始而已,对方仍会继续下去。
也是因为这点,叶阔澜没有立马逃离幽州府,而是选择留下来看看这位青年知府究竟是为博名声弄虚作假,还是表里如一爱民如子。
经过多月,看着幽州府内一点点地变化着,所谓论迹不论心,叶阔澜说不出青年知府在弄虚作假。
他起身朝桌案后郑颢行礼:“东翁宽仁,体谅某久矣。”
身为官员的私人幕僚,一般都称官员为东翁,既敬重又显得亲近,之前叶阔澜虽为郑颢幕僚,却未真心入其麾下,如今郑颢通过考察,叶阔澜不是拖泥带水之人。
青年知府礼贤下士,起身离开桌案,扶起叶阔澜:“能得先生相助,乃颢之大幸。”
虽外表清冷孤傲,但郑颢不是世家子出身喜欢摆架子,对待真正有能之士,他向来不吝啬敬重,其中就包括叶阔澜。
被新认不久的东翁扶起,叶阔澜察觉出对方神情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对他的看重,他也没有扭扭捏捏道:“东翁唤某前来必定是幽州府内发生令东翁困扰之事,东翁不妨告知某,某也好同东翁一起思量应对之策。”
收回长臂,俩人再次落座,郑颢拿起桌案上的信纸,看向叶阔澜道:“此事并非发生在城内,而是在京城且鲜为人知,先生仍确定听下去吗?”
听了青年知府的话后,叶阔澜眼眸一动。
事情发生在京城且鲜为人知,这件事情要么是小事无人关心,要么是惊天大事,一小部分人知晓后怕生出大乱故意隐瞒
叶阔揽没有犹豫多久:“还请东翁告知。”
没有将满是符号的密信给叶阔澜,郑颢:“半月前一次朝会上,百官奏明所有要事退朝时,陛下忽然晕倒昏迷。”
叶阔澜闻言,眉头皱起,一国之主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昏迷不是小事。
当今本就不是贤明之君,亦不是先帝那般的守成之主,虽不能对外开疆扩土,但能压制各大世家,为文武百官所忌惮。
建安帝本身能力平平,能坐上皇位靠的是先帝子嗣不丰与甄家扶持,不仅京城世家没有将皇室看在眼里,就连地方也渐渐忽略皇命,如果建安帝身体抱恙,对整个大乾而言绝非好事。
一旦建安帝驾崩,新帝威信不足,受制于文武百官,各地只会越来越不将皇权放在眼里,到时候天下必定大乱。
叶阔澜对青年知府道:“某接下来所言或许会令东翁不喜。”
郑颢面色不变道:“在颢这里,先生畅所欲言即可,无需顾忌其他。”
叶阔澜开口,没有留情:“东翁未及弱冠便在一年间从新科状元官至一地知府,不仅是靠着自身的才能功绩,亦有陛下的看重爱重所在。陛下身体有恙,一旦太子殿下继位,东翁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可能得不到新帝重用,甚至为新帝提防厌恶。”
并未顺着叶阔澜的话说下去,郑颢眼眸半抬:“先生这般肯定太子殿下能够顺利继位?”
东宫太子乃储君,帝王出事后,自是由名正言顺的太子继位,但纵观史书,历朝历代有多少太子最后能顺利继位。
叶阔澜沉默片刻后说出实话:“虽太子为大乾正统,但三皇子身后势力不容小觑。”
不愧是当世名儒,虽未入朝堂却深知朝堂局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