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天策上将(1/2)
李渊眉头微皱,目光深沉地凝视着下方的群臣。他心中反复权衡着如何奖赏秦王此次立下的赫赫战功。终于,在一阵沉默之后,李渊缓缓抬起头来,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众人。
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得意的之色。紧接着,李渊猛地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中,仿佛要将屋顶冲破一般。
笑罢,李渊稍稍收敛了一下情绪,但眼中依然闪烁着兴奋与赞赏之色。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哈哈!诸位爱卿,秦王此次出征可谓是战功彪炳啊!无论是战场上的勇猛杀敌,还是战略战术的精妙运用,皆令人赞叹不已!如此丰功伟绩,寻常官职又怎能彰显其功勋呢?故而,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于今夜赐予秦王一个无上尊荣且史无前例的官职——天策上将!此官职地位超然,凌驾于亲王和三公之上。不仅如此,还准许秦王成立天策府,使其成为我大唐武官机构之首,执掌国家征伐之事。另外,朕还要为秦王增加食邑至三万户,并赏赐金辂一辆、衮冕之服一套、玉璧一对、黄金六千斤、前后两幅鼓吹以及九部之乐,更有班剑四十人随侍左右!”
李渊之所以给出如此高额的奖赏,实则其内心有着一番精细的盘算。众所周知,天策上将这一职位所拥有的权势和地位,已然与太子之位相差无几。此番举动,正是李渊想要借此机会试探一下李世民,看看这位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次子是否怀有取代太子李建成之心。毕竟,身为父亲的李渊对于自己几个儿子的性格特点可谓了如指掌,而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料想他应当会谦逊地推辞这份恩赐。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只见李世民先是露出一抹不置可否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紧接着,他面色从容淡定地轻轻拿起面前的酒杯,优雅地抿了一小口酒液后,缓缓将酒杯放回原处。随后,他毫无迟疑之色地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欣喜之情,欣然接受了李渊的恩赐,并恭恭敬敬地叩头谢恩道:“儿臣叩谢父皇隆恩!”
就在此时,李渊那原本充满期待与揣测的目光,恰好与李世民那副志得意满、自信满满的眼神交汇在了一起。刹那间,时间似乎凝固了一般,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片死寂。李渊瞪大了双眼,满脸惊愕之色,显然没有想到李世民竟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这一赏赐。而李世民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亲传递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势在必得!
当武将们和大臣们看到这一幕后,他们的面庞瞬间被惊喜所占据,他们每个人都为李世民得到这么大的权利而高兴,他们的脸上都绽放着大大的笑容。然而,就在这片欢乐的氛围之中,李元吉却是满脸错愕,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前方,心中暗自思忖道:“父皇怎么会给予二哥如此巨大的权力呢?这简直超乎想象!”
与此同时,李建成同样也是一脸不敢置信的表情。他缓缓将目光投向李渊,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在他的内心深处,一个念头不断盘旋着:“父皇此次的举动岂不是等同于将二弟提升到与我平起平坐的地位吗?如今几乎所有的军权都落入了他的手中,如果有朝一日父皇不在人世,那我又该如何与之抗衡呢?恐怕无论怎样努力,最终也难以战胜他啊……”想到这里,李建成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忧虑涌上心头。
李渊高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扫过在场的诸位将领和大臣。只见众人脸上都洋溢着对他刚刚宣布的关于李世民的赏赐的满意神情,那赞许的眼神和微微点头的动作,都在无声地表达着认可。李渊心里有些纠结,原本还有些犹豫是否要收回成命,但看到大家这般反应,他实在不好意思再改变决定了。
在这宽敞而又庄重的大殿之上,气氛原本还算融洽,可刚刚发生的一番李渊和李世民的交锋,却让局面变得有些微妙起来。只见李渊,脸上缓缓浮现出一丝尴尬的笑容,那笑容就像是一朵在寒风中勉强绽放的花,带着几分不自然与牵强。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可眼神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恼。刚刚在与李世民的交锋中,他似乎落了下风,心中那股想要扳回一局的念头瞬间燃烧起来。
为了帮自己扳回这一局,同时也为了打击一下李世民的锐气,李渊微微眯起眼睛,略作思考。片刻之后,他缓缓挺直了腰板,清了清嗓子。那一声清嗓,仿佛是在宣告着他即将开启新的话题,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紧接着,他提高了音量,那洪亮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传遍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诸位!”李渊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此次我军浴血奋战,不但攻下了洛阳城,还生擒了窦建德这等劲敌,实乃我大唐之幸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缓缓扫视着殿中的众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得意。“朕听说,在这场激战中很多将领都表现得极为勇猛,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畏生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大唐的荣耀而战。尤其是尉迟将军!”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愈发激昂,仿佛要将心中的赞许全部释放出来。
说罢,他的目光稳稳地落在了尉迟敬德身上。尉迟敬德此时正坐在席间,与身旁的将领们交谈甚欢。听到李渊提到自己,他立刻放下手中的酒杯,“嗖”地一下站起身来,双脚并拢,双手抱拳,微微低头,一脸谦逊地说道:“感谢陛下的抬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这是末将身为将领的本分,实在不值得陛下如此夸赞。况且,此次战役能取得胜利,是诸位将士齐心协力的结果,并非末将一人之功。”他的声音洪亮而沉稳,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而李世民,坐在一旁,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大殿里的其他大臣们,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尉迟敬德,有的眼中满是钦佩,有的则若有所思,仿佛在思考着这场战役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