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围炉三国 > 第167章 袁术称(十一)

第167章 袁术称(十一)(1/2)

目录

寿春城之所以被称为天下少有的坚城,有一多半的原因在于护城河的宽度和深度。深达二丈,宽达里许的护城河,别说用土填平了,就连要在其间填出几条数米宽的人行道,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所以作为攻城主帅的张辽压根儿就没有采取填土的办法,而是仗着人力充足,砍伐了大量的木材,制作大量的攻城器械。而其中,作为副军师的陈登,也充分发挥了在营造方面的天赋,因地制宜,制作了大量的可以拼接的木阑,木桥,及积木式的攻城梯。

按照沮授的计谋,首先要把井阑架设在离城墙不远的地方,才能利用弓箭,居高临下,对寿春城的城墙形成远距离火力的压制。

算算距离,刚好要把井阑架设到护城河靠近城墙的一边上。问题是,要把组装好的巨大井阑从护城河的一边推至靠近城墙的另一边,单靠人力,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副军师陈登虽然截断了护城河的水源,但护城河里依然有少量的积水和深达半米的淤泥。巨大的井阑四个脚装的滚动的轮子,一旦陷入淤泥中,几乎是寸步难行。

有聪明的士卒提出先把护城河里的淤泥铲掉,再填以硬土,碎石。但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陶响又严令十日之内,必须攻下寿春。所以这个办法也被否定了。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沮授却令人抬来数十条打鱼的小船,该船又名走舸,船身小而狭长。是江南地区活跃于大江小河中的最小的船。

沮授又令人去掉井阑上的四个轮子,并把井阑的四只脚放在两条走舸上固定。相对于轮子,巨大的井阑好像一个巨人,穿了一双巨大的“走舸”鞋。站立得更加稳固。

更加绝妙的是,巨大的井阑穿上巨大的“走舸”鞋之后,在淤泥里移动就方便多了,三五个壮汉便可推动。

经过半日的改造,在寿春城内外数以十万双计的眼睛注视下,一座座井阑就这样被推到了离寿春城城墙不远的护城河边。

寿春城的守城士卒不是没想过破坏,比如用火箭烧毁井阑,但陈登早就在井阑三面,覆盖了薄铁皮,普通的弓箭根本就射不穿。尝试多次无效之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的井阑向寿春城,东西两边的城墙靠近。

张辽又令把可以拼接的木桥,一段段地开始在护城河上拼接。经过一晚上的辛劳,终于在寿春城东西两边搭起了十数条木桥。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新汉大军进攻的锣鼓便敲响了。

守城士卒还没来得及吃饭,便被各自的将领带上城头。

攻城的士卒举着长梯,迅速地从护城河上的木桥上通过,靠近城墙,守城将军一见,忙下令万箭齐发,射向攻城的士卒。

井阑上的弓箭手,也赶紧射出手中的弓箭,对城头进行压制。但毕竟人少,很快就被城头的弓箭手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虽然早有准备,攻城的士卒也配置了人手一个的木制圆盾,但仍然有不少的士卒被射翻在地,发出了阵阵惨呼声。

骑在踏雪马上的陶响,面沉似水,古井无波,但巨大的手掌却把马僵绳握得紧紧的,似要捏断它。身旁的“陶”字大旗猎猎作响。

虽然行军多年,手刃敌军不知凡几,但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匆匆地离去,陶响心里也难受之极。但为了让更多人能活下来,只有让少数人去牺牲。自然界的任何物种延续都不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