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白捡400万(2/2)
多少有点女人的小心思,认为陈光良一定是觉得‘她的身体胜过严人美的身体’。
陈光良说道:“瞎说什么,你不知道我的身体么”
蒋梅英惊叫连连,随后平息后才说道:“你是不是想打掉我肚子里的孩子,做梦吧!”
唯有如此,她才能感受到和陈光良的感情。
陈光良一听,反而温柔起来,虽然知道这样问题并不大。
翌日,陈光良精神抖擞的告别蒋梅英,前往平安银行大厦工作。
在长江地产的会议室里,陈光良和孙春生签署了‘物业买卖合同’,双方都带了律师。
这笔总价值260万大洋的物业交易案,也算是沪市鲜有的大型地产交易,甚至可以说一年难得一见。
这个时代的富人或地产商,都热衷于‘只租不售’,反倒是一些洋行热衷出售。这些华资地产商或富人,或许将地产视为可以‘传家’的最好资产。
相信很多人对于陈光良的做法,是相当的不理解,毕竟他作为大型地产商,手中的物业竟然已经屈指可数。
殊不知,一场租界的地产灾难正在形成。(一二八事件,算是华界地产大崩溃)
孙春生看着五十幢霞飞路洋房的租赁资料,更加笃定——这笔买卖非常合适,在现有的房租情况下,仅需8年时间变可以回本。
当然,8年回本对于他的贷款利息来说,自然也算成本很高;但是,他在赌租界的租金还会上涨,毕竟租金已经成为全国富人及来华洋人的栖身地。
更不要说,这可是霞飞路的地皮,一些地方已经达到18万每亩的天价。
“陈先生,你是地产界的先行者,这几年却鲜有长江地产开发新项目的消息,看来你立志做实业的决心不小!”签完合同,孙春生找话说道。
陈光良一边签名,一边说道:“我做地产喜欢货如轮转,开发完一处,就争取全部卖掉,将之作为工厂式开发地产。当然了,最近几年地皮那么贵,我确实减少了开发。”
孙春生说道:“这羡慕陈先生,精力那么好,很多产业你都是佼佼者。”
陈光良将合同签完后,双方律师开始最后一次的核对。
“过奖了”
此次孙春生要支付他78万的首付款,剩下的182万则由平安银行支付给陈光良,即孙春生的贷款金额。
当然,孙春生还需要缴纳一笔昂贵的税收,预计在25万大洋。而且,租赁的房子每年也要收取地捐等。
租界的经济繁荣,地产是主要的动力。
反观陈光良,此次套现260万大洋的资产,手中的现金流可谓非常充足,他将这笔资金继续存入到平安银行,后续作为‘抄底’之用。
而陈光良的大洋现金流,更是已经高达900万,这是不含白银的数字。
1月下旬,陈光良再次来到旗银行,其总经理麦肯友好的接待了他。
虽然说,招商局和他个人在招商局借走580万美金的巨款,两家都获利不菲,但旗银行的业务也没有亏。
毕竟旗银行是美国的银行,总不能抛弃美元储备,所以他们不会觉得‘上当’。反倒是那些人在‘亏’,那就是手中拥有一些美元的企业和个人,相当于手中的财富贬值了40%。
当初陈光良购入的800万两白银,还是委托旗银行从墨西哥和美国进口的。
麦肯笑着说道:“陈先生不亏是经商天才,你赌美元贬值这一招,真是太高明了!不仅招商局起死回生,你个人也是获利不菲。”
他期间还做过调查,才知道陈光良本身是南鲸方面的经济顾问,同时当初还有预测西方经济大萧条的先见之名。
不简单!
陈光良谦虚的说道:“不过是根据英镑、法郎等货币贬值,而做出的判断,不算多高明。另外,也是旗银行规模庞大,我们才能顺利获得贷款。”
“哈哈”麦克很是满意的说道:“这是自然,相比汇丰银行,我们旗银行的全球业务更广,体量也更大。”
言下之意,以后可以继续合作。
陈光良已然了解,他还正需要和旗银行建立合作,特别是和美国本土旗银行打通关系。
当然,此次他来找麦肯,自然是决定偿还债务和利息的。
“麦肯先生,这次来,我是想提前偿还那笔180万美金的贷款及相关利息。同样,我也是按照白银来支付。”
麦肯求之不得,现在白银可是个好家伙。
此次招商局和陈光良个人都用白银偿还债务,而沪市结算的白银仅0.52美分一两(31.5克),远低于美国的0.64美分每盎司(28.35克)。
旗银行(沪市),大可将这批白银运输至美国本土,在扣除运输费、保险费等候,也还有不菲的盈利。
“好,我让人帮你核算一下.期待我们下次的合作!”
“当然”
接下来,麦肯交代属下一番,关于陈光良还贷款一事。
经过一番核算,陈光良正好需要支付400万两的白银,相当于208万美元,去偿还本金和利息。
而剩下的400万两白银,自然便是他的利润。
属于白捡400万两白银,毕竟当初只是抵押四家企业获得的贷款,如今抵押解除,他一分钱都没有掏过。
这样一来,陈光良手中相当于有900万两白银(其中500万两已经转移至香港金库)、900万大洋的现金流,试问整个华夏,除了银行和官商,也没有谁能拿出那么多现金。
当然,陈光良也知道,如今他手中那么多现金流,若是被人知道,保不准有人打想法,不是官就是贼。
好在这些财富,基本属于隐藏财富。
只是这一次的260万物业交易,被行业人士知晓。
另外一方面,这些现金流,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购进美国、香港等地方的资产和存款,不会放在手里太久的。
在乱世,有黄金白银也不一定安全,反而有人窥觊。
将钱存进美国的银行,再购入美国的一些物业或股票,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至于香港,虽然沦陷了四年,但购入地皮和物业,日本人也搬不走,战后便能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