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辞职(2/2)
如今招商局走上正轨后,陈光良同样是可有可无。
想到这些,孔祥熙说道:“好鉴于你为国家经济做出的贡献,稍微我会为你申请勋章和荣誉,以表彰你的贡献。”
陈光良马上一副爱国的表现,说道:“为国家做事,我向来不计个人得失,孔部长言重了!”
孔祥熙笑道:“你放心,我们都是知道你的拳拳爱国之心。”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下其它方面的内容。
孔祥熙说道:“对了,南鲸政府有意聘请你为高级经济顾问,这个不需要你天天坐班,只需要在一些事情上出谋划策,希望你不要推脱!”
自己能推脱嘛
怕是真要推脱,好不容易和政府建立的好感,很快就会消失。
一入公门深似海啊!
这个高级经济顾问,陈光良也是知道的,包括银行家陈光甫,也在南鲸有这这样的任职。
陈光良也知道,孔祥熙委任如此高的‘职位’给他,怕是因为政府控制的z国银行、z央银行、交通银行,在最近一两年,从海外进口了很多白银(1亿),因此受白银上涨后,变得实力强大起来;再加上陈光良在实业上——白、航运的表现,让南鲸政府决定聘请他当这个‘高级经济顾问’。
z国银行、z央银行、交通银行,这三家银行如今强大起来,就意味着明年政府手中的火力更加十足,那么趁机夺取民营银行的弹药,也更加充足。
希望,平安银行不在他们的‘打击范畴’,不然陈光良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知道,就算应对挤提成功后,本身存款也会流走不少,银行信誉也会减少。例如当初的上海储蓄银行,原本是沪市存款最多的民营银行,结果遭遇挤提(江淮水灾),之后被北方银行超过(总部在沪市)。
“好,如果有合适的建议,我会提出来的。”
孔祥熙很满意陈光良的识时务,这个年轻人虽然不会主动靠向南鲸政府,但也是属于‘好拿捏’、‘好指挥’的商人。
“好,如果人人都像陈先生这样爱国的话,华夏何愁不兴!”
给人戴高帽子,陈光良心中可不吃这一套。
不过他现在已经将900万两白银运到香港,心中也算吃了颗定心丸。
告别孔祥熙后,陈光良又被总统府的人接走,和总司令见了一面。除了勉励一番外,其次自然就是稍微敲打敲打。
背脊有些发凉!
陈光良现在是不仅半入公门,而且《东方日报》实际上还是在他手里,若是不小心行事,就怕惹上大麻烦。
正好离开的时候,他又正好‘碰’到戴笠。
戴笠面带笑容,朝着陈光良拱拱手,说道:“恭喜陈先生,抱得美人归,你这家里一位,外面一位,实属我们男人的典范。”
显然,这里面话里有话。
戴笠不是真羡慕陈光良的齐人之福,也不是为蒋梅英投身陈光良而吃醋,他是在想——当初自己被上司大骂一顿,是不是陈光良在搞鬼。
虽然《东方日报》的记者,有写女明星的轶事,但那天也未免太巧合。再加上,蒋梅英自此后投入陈光良的怀抱,以及《东方日报》又是陈光良的产业。
所以戴笠就有怀疑,他是被人给搞了!
好家伙,他一个特务头子,既然被一个商人给搞了,真是有些挂不住面子。
陈光良平静的说道:“戴局长,你还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要不要加入《东方日报》,既能获得更多的情报,也能让《东方日报》增加点八卦内容。”
他可不怕戴笠,没有他老板的命令,他又岂敢对陈光良做什么!
戴笠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陈先生真是幽默,不过《东方日报》还真是比我们在沪市的消息灵通,要是能合作,那就是太好了!”
陈光良拱拱手,说道:“这个你得去找报社的人谈,我现在也只是股东而已。回见!”
戴笠只得回应的拱拱手,说道:“好回见”
回沪市的途中,陈光良也考虑遇到戴笠的事情来,关于蒋梅英的事情,他不会认为戴笠敢对他做什么,毕竟陈光良如今是南鲸政府的高级经济顾问,对国家有贡献的实业家,就是旗下的《东方日报》也不会激进的针对南鲸政府。
反倒是《申报》,自从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史量才在《申报》上广泛宣传,极力拥护其政治主张,并发表同盟领导人宋国母、杨杏佛、鲁迅等人支持抗日与抨击国党统治的言论,反对蒋“围剿”苏区。此后,又详尽报道了杨杏佛的华北之行,以及宋国母、杨杏佛在南鲸营救政治犯的活动。
所以,就算刺杀报业人士,史量才显然是最合适的。
不过自从去年杨杏佛被刺杀后,史量才多少也该谨慎点,多请保镖了,多保持行踪不定。
“不对,史量才最好是不要死,这样报业就不会人心惶惶,自己也不要从《东方日报》退股!”
陈光良突然想到这一点!
自从一二八事件后,陈光良主动退出《东方日报》的管理权,但保留了50%的股权。但就算如此,陈光良也实际上掌握着《东方日报》,因为他是所有编辑和记者的‘教父’。
原本陈光良的打算是,这两年继续退出《东方日报》的股份,毕竟形势更加严峻。
但如今,他却有点想把股权留下来,毕竟以后方便重新拿回《东方日报》的控制权。
“史量才最好是不死,让他一直成为南鲸政府的靶子,但又找不到机会下手。”
南鲸政府毕竟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针对一个报业大亨,所以只能派特务下杀手,而且还见不得光。只要史量才的行踪漂浮不定,再加上加强增加保镖,那么安全线大增。
不过陈光良却有点印象,史量才是去杭州养病的路上,让特务们找到机会。
“看来,得找机会给史量才警告一下,让他不要去杭州养病。”
倒不是陈光良关心史量才,而是他需要一个高的人,一直顶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