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立储怀王(1/2)
皇上说完,大殿内一片寂静,没有人说话。在一旁伺候的宫女们,都深深地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喘,即便如此,每个人都仿佛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嘭嘭”直跳的心跳声。
皇上满含期待地环视着众皇子。
这时,三皇子宁王缓缓站了起来,他举起酒杯,面向皇上和众位皇子,朗声道:“父皇,诸位兄弟,儿臣在南疆生活已久,早已习惯了那里的气候,实在有些不适应北方。所以,儿臣还是愿意守好南疆。无论将来谁登上皇位,儿臣定然确保南疆平安无虞。
而且儿臣在此立誓,除非朝中有人公然叛乱,否则不奉诏绝不踏入中原半步。”言罢,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其他皇子见宁王表明了态度,庆王也紧跟着站了起来,说道:“儿臣与三皇兄情谊深厚,我们兄弟一南一北,拱卫边疆,逍遥自在。所以,朝中的重任,还是交给其他兄弟吧。儿臣只需守好北疆便好。”
二皇子也站起身来,说道:“儿臣在渤州经营多年,如今又新拓地五百里,事务繁杂,分身乏术。诸位兄弟放心,无论谁坐这个位子,哥哥我必定遵从君臣之礼,守好东疆,保国内太平无虞。”
五皇子也起身说道:“众位哥哥皆是我的表率,如今我封国也有八百里,诸多事务亟待处理,百废待兴。我愿守好西疆,看好通向西域的通商之路,确保西向商路畅通无阻。”
四位封王都表了态,九皇子轻轻一笑,说道:“哥哥们都知道,我早已无心帝位,只想安心守好京城。京城乃我们国家的根基所在,无论谁登上皇位,我都会仗剑执戟,守护好宫门。”说罢,他也仰头干了这杯酒。
此时,就剩下两个最小的皇子,十皇子和十二皇子。
就在十二皇子正要起身之时,只见十皇子一把将他按在座位上。十皇子自己端起一杯酒,缓缓站了起来,说道:“父皇,诸位哥哥,不瞒您们说,我曾经确实有过争夺皇位的念头,尤其是当年与十一弟一同拿下平阳矿产的时候,这个念头最为强烈。
但是,自从十一弟战死沙场,我便无数次反思自己,我是否真的有这个勇气,有这个能力。如今,事实证明,我确实没有这份勇气,更没有担当皇位的能力。
十二弟曾多次与北夷正面交锋,他的勇气和才能,让我这个做哥哥的都深感汗颜。所以,既然诸位哥哥都已表明态度,我想,在我和十二弟之间,我推举十二弟。我也坚信十二弟能够成为像父皇一样的明君。
从此以后,我愿意终身在北疆戍边,完成十一弟未竟的遗志,守好北疆。”
十二皇子听完十皇子的话,顿时呆立当场。他作为最小的皇子,从未想过自己会被推到这个位置。他自幼跟在九哥身边,如同一个小跟屁虫。自母妃华妃死后,他便一心专心练武,修习兵法,只想着长大以后戍边卫国,安稳度过一生。
这几次与北夷的交锋,让他收获颇丰,也真正成长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父皇封他为怀王之后,他便又开始投入到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因为他知道,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可能会去封国就藩。
然而,这场家宴,却突然将他推向了皇位,这实在让他惊恐莫名。他惊慌地看着十哥,又看向父皇,然后一个一个地看向诸位哥哥,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宁王看着十二弟窘迫的样子,微笑着站起来,举起酒杯,说道:“十弟所言中肯,我赞同十弟的建议,也支持十二弟坐上这个位子。”
他环视众人,接着说道:“如果大家都没有意见的话,就举起酒杯,祝贺十二弟!”
皇上、众皇子、陆云轩都纷纷举起杯,十二皇子也怯生生地举起杯。他先与十皇子碰了一下杯,然后又与各位哥哥和父皇示意一圈,说道:“众位哥哥如此抬爱,我实在受之有愧。你们既然让我坐这个位子,那我便坐。只是日后若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还望诸位哥哥直言指出,不要太过拘于君臣礼数。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像一家人一样,和和睦睦地相处。来,干杯!”言罢,他一饮而尽!
皇上见此次家宴达到了预期目的,便说道:“陆爱卿,拟旨。”陆云轩赶忙应下,匆匆找来笔墨、宣纸。
只听皇上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眇身,君临四海,夙夜兢兢,惟恐弗逮,上愧祖宗之灵,下负万民之望。
今国祚绵延,储君之立,关乎社稷兴衰,乃当务之急。朕详察诸子,十二皇子怀王,仁孝恺悌,聪睿渊深,有经天纬地之才,怀济世安民之志。朕心甚悦,以为其堪当大任,乃承继大统之不二之选。
故朕特颁此诏,立十二皇子怀王为储君,即日起监国理政。着其综理万机,深谙政务之要,磨砺治国之能。望怀王不负朕之所托,秉持公心,任贤使能,为天下苍生计,为江山社稷谋,殚精竭虑,恪尽职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