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上。理念争锋(1/2)
我(满脸笑容,恭敬地递上方案):“大师,久仰您的大名!我最近研究出一套排课方案,自认为很有创新性,特意来向您请教,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大师(接过方案,随意翻了翻,放在一旁,神色淡然):“哦?现在排课方案五花八门,你先说说你的思路吧。”
我(微微前倾,兴奋地阐述起来):“我建议将全天划分为晨间、上午、午间、下午、傍晚五大模块,采用‘分段式弹性排课法’。您看,从注意力规律来说,每1.5小时课程含15分钟互动游戏,这可是符合6-12岁儿童专注力周期的,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吸收知识。”
大师(轻轻皱眉,打断我):“你这想法太理想化了。1.5小时的课程时长,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个考验。中间15分钟的互动游戏,看似合理,实际操作起来,光是组织游戏和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回到学习状态,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教学进度根本没法保证。”
我(心里有些不服气,但还是尽量保持礼貌):“大师,我觉得这15分钟的互动是必要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通过互动游戏能让他们放松大脑,提高后续学习效率。而且,我还考虑到了生理需求,餐后预留45分钟活动时间,避免积食影响学习状态,这对孩子们的健康很重要。”
大师(冷笑一声):“45分钟的活动时间?学校的场地、师资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活动吗?而且,这45分钟会不会让学生们玩得太兴奋,后面的课都收不回心了?”
我(有些激动,提高音量):“大师,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场地呀。比如组织一些轻松的散步、拉伸活动,既能促进消化,又不会让学生过于兴奋。还有,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用眼健康,我把文化课与运动\/艺术课交替安排,每2课时插入眼保健操,这总没问题吧?”
大师(双手抱胸,表情严肃):“交替安排课程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执行难度很大。不同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场地都不一样,频繁更换场地和教学设备,会浪费很多时间,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我(站起身来,情绪有些激动):“大师,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提前规划好场地和设备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课程顺序。而且,为了方便家长接送,我设置了8:00-18:00全时段覆盖,适应不同家长时间安排,这对吸引生源很有帮助。”
大师(也站起身,语气加重):“全时段覆盖就意味着师资成本大幅增加。你有没有算过,要满足这么长时间段的教学,需要多少老师?而且,老师长时间授课,精力也会跟不上,教学质量怎么保证?”
我(涨红了脸,大声反驳道):“我有考虑过师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错峰排班制,将1-3年级与4-5年级分上下午段,这样就能降低师资压力。还有,我还设计了5课时精简版,适合新开班,这样前期投入也不会太大。”
大师(怒目圆睁):“错峰排班制?那学生的课程连贯性怎么保证?而且,新开班就用精简版,会不会让家长觉得课程不够丰富,质量不高?”
我(气得满脸通红):“大师,您总是在挑毛病,却看不到这个方案的优点。5课时精简版虽然课程少,但都是精心设计的,像晨读+作业辅导、思维训练、主题研学、艺术创想,都是能全面培养孩子能力的课程。”
大师(坐回椅子,喘着粗气):“你太年轻,想得太简单了。就说你这课程设计,文化类课程单日不超过总课时的50%,你这5课时精简版能做到吗?还有,14岁以下学生不得安排晚于20:00的课程,这你肯定知道,但你有没有考虑到特殊情况,比如有些课程需要延长时间,怎么办?”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大师,文化类课程占比我会调整的。至于特殊情况,我们可以灵活安排,只要不违反规定就行。而且,我还设置了弹性课包,推出‘3+2课时包’,必修+选修,这样既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又能让家长根据孩子兴趣选择课程,提升满课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