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1/2)
空空道人微微一笑,若有所思地答道:“据老夫观察当下之天下形势,想要再次实现大一统,怕是千万年亦难以达成。
不过嘛……在此期间,倒会出现几位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如果这些人能够充分施展其才华谋略,并把握好时机,或许只需短短数十年,便能促成天下重归一统之盛景。”
陈觉拱手作揖道:“前辈,在下实在有些糊涂了。
这世间人才济济、能人辈出,怎么可能仅仅因为寥寥数人,就能改变整个时代呢?”
那空空道人轻抚胡须,微微一笑说道:“年轻人你有所不知。这天下间的英雄豪杰虽然众多,但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却是犹如天堑一般巨大。
老夫一人修成仙道之后,即便是普天之下所有的低等武者,一同联手攻来,也绝非我的对手!”
陈觉听闻此言,不禁点头称是道:“前辈所言极是,实力悬殊……确实会造成这种局面。”
这时,空空道人抬头看了看天空,若有所思地说道:“今年的收成还算勉强过得去。不过依我之推算,在未来数年之内,必然会出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大旱。
届时,若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只怕这天下将会变得比现今还要混乱不堪呐!”
陈觉面露忧色,叹息一声道:“唉……真是可怜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只盼着那平和安宁的日子能够早日降临吧。”
空空道人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然而这一切终究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啊。不过经过我一番简单的测算,已经发现,能够把控未来走向的关键人物就在我们附近。”
陈觉闻言心中一惊,忙问道:“莫非前辈所说的乃是吴大将军府上,那位千金小姐不成?”
空空道人缓缓摇了摇头。
陈觉见状更是好奇不已,急切地追问道:“那么能否请前辈向晚辈透露一下,像这样能够成就一番大业的人物究竟还有几位呢?”
空空道人略一沉吟,然后轻声吐出三个字:“岳子虚。”
陈觉听后再次大吃一惊:“竟然是那个叛军头目?前辈竟对他寄予如此厚望?”
空空道人摇头:“都是推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陈觉是止不住的摇头:“他一个区区叛军头目,怎么可能对抗仙族……差得远差得远。”
不是他不尊重空空道人,而是发自内心的否定,下意识说出来的这句话。
空空道人听到这话,竟然笑了一声,像是个老顽童一般:“他不是都能对抗朝廷了吗?”
陈觉听到这话,确实是被噎住了,但想了半天,还是想要反驳:“还是要分开来看……朝廷上上下下失利,是因为不能一致同心,但如果他们的军队打到京城,嗯,应该不至于吧……”
“朝廷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他们完全的力量,很多的力量还要用于制衡各大仙族……”
空空道人听了半天之后也没有反驳,而是想了想之后,淡淡道:“不妨给你讲个故事吧……”
……
大夏,昭文帝,六年。
冬。
话说,那岳子虚降生于一个夏天的的夜晚,当时稳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从母亲的腹中拽出,并熟练地剪断脐带。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个刚刚来到人世的小家伙,竟然无论如何都不肯啼哭一声。
就在同一晚,小村庄突然闯入了一群穷凶极恶的劫匪。
村里那些腿脚利索的人,惊慌失措地朝着山上狂奔而去。
岳子虚的父亲甚至还没来得及给他起好名字,劫匪们已然气势汹汹地踹开家门,闯了进来。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形,父亲心急如焚,但又毫无办法,最终只能匆匆忙忙地,把尚在襁褓中的幼子藏匿于灶坑之中。
可怜岳子虚的双亲,以及那位辛苦接生的稳婆,都未能逃脱劫匪的毒手,惨遭杀害。
本以为躲在灶坑里的岳子虚能够侥幸逃过这场劫难,谁曾想,这群丧心病狂的劫匪竟想出放火烧掉房屋这样恶毒的主意。
他们点燃火把后,熊熊大火瞬间蔓延开来,火势之迅猛超乎想象。
滚滚浓烟弥漫四周,普通人置身其中恐怕早已被熏烤致死,可那孩子依然顽强地存活下来。
或许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场倾盆大雨不期而至。
雨水迅速浇灭了肆虐的火焰,挽救了这座即将化为灰烬的房屋。
待到雨过天晴,一部分幸运逃生的村民陆续返回村落,当他们路过岳家时,惊讶地发现这里居然还有一名幸存者——正是那个藏身灶坑的婴儿。
于是,善良的村民们纷纷伸出援手,将这个不幸的孩子抱回村中,决定共同抚养他长大成人。
在众多村民当中,尤以一位容貌艳丽的寡妇和村长,最为尽心尽力。
原来,村长的儿子早年应征入伍,不幸战死沙场,因此他对于这个身世凄惨的孩子格外关注,疼爱有加。
就这样,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岳子虚度过了最初的三年时光。
只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年景每况愈下,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连百家饭都难以供应给这个孩子。
无奈之下,抚养岳子虚的重任最终完全落在了村长一人肩上。
说来也怪,这岳子虚打小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平日里异常安静,整日只会睁大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的人和物,即便是遭遇再大的委屈或伤痛,也从不轻易哭泣。
遗落之子,其父姓岳,其母平日里亦被称为岳氏,因未曾有正式之名,众人皆呼之为小岳。
而那村长,则姓陈,他曾育有一子,不幸于战争中捐躯,且此长子深得村长钟爱。村长将这长子取名为陈子虚,以寄哀思。
然而,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将此子更名为岳子虚,以此作为一份特殊的念想。
时光荏苒,待到岳子虚三岁之际,村长已然年事渐高、身体衰弱,每日心心念念的,唯有期盼能有好心人收留这个孩子。
终于,在某一天,一个来自大门派寺庙——嵩山派的监僧,偶然路过此地。
当他听闻了关于岳子虚的事情之后,便主动登门前来勘验。
村长满心欢喜地迎接着这位监僧,并详细地向他说明了这个婴孩的来历和身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