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四合院:都穿越了谁受委屈啊 > 第62章 富婆陈雪茹,贾长先大喜之日作妖

第62章 富婆陈雪茹,贾长先大喜之日作妖(1/2)

目录

随着夜幕降临,95号大院灯火通明。

有人在大门口点燃一堆柴火,一边烤火一边等人来随份子。

此时守在大门口的,都是贾东升请来支客的,俗称陪客。

主要是负责招待来随份子的宾客。

指引他们去账房随份子,等他们随完份子,带他们去搂席的地方。

只要凑齐一桌人,马上奉上酒菜。

晚上这顿酒席一直持续到九点才结束。

……

隔天,周日。

贾东升与秦淮茹的大喜之日。

办完婚礼,办过酒席以后,贾东升和秦淮茹的夫妻之名才算名正言顺。

一大早,叁大爷就把属于账房先生的桌子,摆在前院最醒目的地方。

按照规矩,账房由两个人负责。

一个负责记账,一个负责收钱。

叁大爷阎埠贵负责记账,负责收钱的是许富贵的儿子许大茂。

别看许大茂此时只有14岁,心眼儿比一般成年人都多。

贾东升起床的时候,何大清已经把早饭做好了。

但凡昨天来帮忙的人,今天一早都来贾东升家吃早饭。

他们在贾东升家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中午的酒席。

昨晚的酒席只是热身,中午这顿酒席才是重头戏。

五十五桌正餐,五桌备用,一共要做六十席。

八荤八素四个汤,一共二十道菜。

自建国以来,南锣鼓巷第一次出现如此高规格的喜宴。

起初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这家人是打肿脸充胖子。

娶媳妇办酒席大家可以理解,但是你没必要整这么多菜吧。

后来听说一桌十个人,以前吃席基本都是六到八个人。

十个人一桌,二十道菜似乎也能理解。

再后来听说主家特意选在周日办酒席,大家就更理解二十道菜的含义了。

这哪是办酒席啊,这分明就是请大家一起改善生活。

办过酒席的人都知道,办酒席那天是不是周末区别很大。

尤其是当下这个物资匮乏,人人都缺油水的年代。

最后听说办酒席的是贾长先的小孙子贾东升。

不止贾东升,还有贾家的长子长孙贾东旭。

兄弟二人同一天同一场办酒席。

就冲贾长先爱出风头的尿性,一桌二十道菜大家都能理解。

贾东升出门上厕所,碰见相熟的街坊。

她们跟他打听,这顿酒席是他父母出钱,还是他爷爷和大伯出钱。

“我们家出钱,我大伯收份子。”

贾东升实话实说,没有丝毫隐瞒。

而且他说这话的时候,贾长先就站在不远处。

“真的假的?如果真是这样,你爷爷和你大伯也太不要脸了吧。”

贾东升咧嘴一笑,一指对方身后,“当然是真的,不信你问我爷爷。”

对方以为贾东升在开玩笑,一回头发现贾长先真在她身后。

尴尬一笑急忙离开,生怕贾长先骂她。

贾东升无视他爷爷,去厕所蹲坑十分钟。

出来发现老头还在厕所门口,似乎是特意在等他。

“你们院的阎埠贵记账能行吗?”

“要不,我让你大姑父给你记账吧?”

“他记账只比你爹略逊一筹。”

贾长先拦住贾东升的去路,提出一个损人利己的建议。

“用不用把收钱的换成我二姑夫?”

贾东升笑着问道。

贾长先一愣,旋即点了点头,“也行啊。”

“我听说你让一个14岁的孩子收钱,这也太不靠谱了。”

“不如就让你二姑夫帮你收份子,都是自家人,他们肯定比外人更上心。”

贾长先一边说一边往前走,看样子现在就想把人换掉。

“既然记账的和收钱的人都换了,不如把迎亲的人也换了。”

“把我姥爷家的人都换成贾家的人。”

贾东升面无表情跟在贾长先身后,说话不带一丝情绪。

就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

“你能这样想,那真是太好了。”

贾长先回头看了一眼贾东升,加快脚步走进95号院。

准备让二儿子去通知家里人早点儿过来。

尤其是三个女婿和他们的孩子。

“想让我这样做,先把办酒席的钱给我!”

贾东升走进前院,贾长先猛然回头,“你说什么?”

“我说什么你听见了。”

贾东升越过贾长先往里走去。

“你!你给我站住!”

“合着你刚才跟我逗闷子呢是吧?”

贾长先终于回过神来,合着自己刚才白高兴了。

他刚才以为贾东升终于懂事了,终于像以前那样任他拿捏了。

搞了半天竟然让自己出钱。

谁不知道他今天这场酒席,是建国以来南锣鼓巷最贵的一场酒席。

三天前连公家都惊动了。

按理说公家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贾东升搞这么高规格的酒席,绝对不行。

贾长先足不出户,也知道公家派人找到轧钢厂。

向贾卫华和贾东升了解情况,他当时以为这场酒席办不成了。

就算能办,也一定会缩减酒席数量,降低酒席规格。

结果你猜怎么着?

调查结束的第二天,工人日报发布了一篇报道。

标题是,论新时代工人的新生活。

在报道中提及贾东升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以及他此次办酒席的费用来自哪里。

每桌二十元,总计60桌,大约一千两百元。

其中八百元是奖金,这笔钱是某位领导敲锣打鼓亲自送到家的。

剩余四百元,是贾东升在轧钢车间辛苦劳作挣来的。

经记者多方走访调查,贾东升始终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原则。

办婚礼,摆酒席,不花父母一分钱!

一切费用全由自己承担。

贾东升同志不止是思想觉悟很高的好工人,更是有孝心,懂感恩的好儿子。

当初贾长先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恨的牙根痒痒。

有孝心?懂感恩?

有个锤子孝心,懂个球的感恩。

踹爷爷,坑奶奶,抽伯母,骂姑姑,这叫有孝心?

贾长先眯眼看着贾东升,手里攥着被硌掉的那颗牙。

“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别逼我在大喜之日动手。”

贾东升瞥了一眼犹如愤怒小鸟的爷爷。

双手插兜回后院喊人,去专门出租桌椅的人家拉桌椅。

前院二十桌,中院十五桌,后院二十桌,总计五十五桌。

院里放不下没关系,可以在屋里摆几桌。

如果是别人办酒席,肯定有人不愿意别人借用自家屋子办酒席。

今天不同,今天是贾东升办酒席,而且是建国以来最好的酒席。

近水楼台先得月,借用谁家的房子摆酒席,谁家就有优先打包的权利。

所以大家巴不得贾东升借用他们的房子办酒席。

贾东升正带领大家摆放桌椅呢,大院门口出现一群陌生人。

目测大约有三四十人,有男有女,最年轻的也有三十来岁。

见到贾东升都喊师弟,“师兄?师姐?”

贾东升听他们喊自己师弟,意识到他们是师父的那些不记名徒弟。

“师父让我们早点儿过来帮忙,有什么活儿尽管吩咐。”

贾东升看向说话这人,感觉对方很眼熟,“师兄,你是不是姓韩?”

那人一愣,“你怎么知道?”

“你叫韩春生?”

“你认识我?”

“不认识!”

贾东升心说我认识你弟韩春明!

不过你弟这会儿估计还没出生呢。

……

贾东升把摆放桌椅的工作交给师兄师姐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