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杨厂长,这就是你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2/2)
尤其是那位二十五岁的毛熊钳工。
他在国内被誉为百年不遇的钳工天才,被誉为神童。
大小奖项拿到手软,一度以为自己没有对手。
万万没想到,只是来内地参加一场友谊赛。
就遇到了技术比自己好,比自己年轻五岁的贾东升。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他也不会备受打击。
关键是,口口声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鲁振工鲁主任告诉他。
贾东升进厂三年零一个半月,前三年一直在轧钢车间,根本没接触过钳工。
他从轧钢车间调到加工车间,学习钳工还不到两个月。
两个月?
多么冷酷无情的字眼儿啊。
每个字都如同重拳,狠狠砸在二十五岁的毛熊天才钳工脸上。
年仅二十五岁的钳工天才穆雷洛夫,死死盯着贾东升。
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他早把贾东升打成马蜂窝了。
贾东升发现穆雷洛夫的眼神很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哦对了,他的眼神和伊兰娜有几分像,而且长得也有几分像。
难道他和伊兰娜是亲戚?
贾东升想到这里,准备找穆雷洛夫验证一下。
人刚走到穆雷洛夫面前,身后传来师父于德水的声音。
“我宣布!本次技术大比武的第一名是——贾东升!”
“第二名是穆雷洛夫!第三名是……”
话音未落,车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三人上台领奖。
贾东升发现穆雷洛夫还在看自己。
领奖的时候一直保持警惕,生怕穆雷洛夫搞偷袭。
毕竟他们可是敢跟熊单挑的狠人,天底下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
事实证明,贾东升想多了。
穆雷洛夫再不服气,也是有原则的。
领奖台上,贾东升从鲁主任手中接过,写有缝纫机字样的牌子。
以及技术大比武第一名的奖状。
他主动跟穆雷洛夫握了握手,用俄语对他说道:“你的钳工技术非常厉害!”
穆雷洛夫用力跟贾东升握了握手,语气带有一丝不甘:“再厉害也没能赢你!”
贾东升感受到穆雷洛夫的手在加重力道,笑着予以反击。
别看穆雷洛夫比他大五岁,力气却没他大。
先不说系统奖励,就说他在轧钢车间待过三年,臂力就远超常人。
不到三十秒,穆雷洛夫主动松手,明显是坚持不住了。
走之前留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我们很快会再见面的!”
贾东升一头雾水,心说难道这小子想搞偷袭?
输不起?所以想报复自己?
按理说不应该呀!
因为今天这场技术大比武,本就是给咱们自己人准备的。
咱们没有邀请他们参加比赛,是他们自己主动提出参赛的。
贾东升目送穆雷洛夫等人走远,身旁传来鲁振工的声音。
“没事儿吧?”
贾东升冲鲁主任咧嘴一笑,露出洁白无瑕的牙齿:“没事儿”
鲁主任拍了拍贾东升的肩膀,看向一旁的于德水:“于师傅,还得是你啊。”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贾东升的技术提高到这种水平。”
“放眼整个重工业系统,除了你,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你这个徒弟可真是个宝贝!”
于德水哈哈大笑,拿着贾东升刚才做的东西,一边展示一边说:“鲁主任太抬举我了。”
“不过,这小子天赋不错,天生就是当钳工的料。”
“别人教十遍都学不会的东西,这小子教一遍就学会了。”
“别人是老天爷赏饭吃,而他是老天爷追着喂饭。”
“不瞒你说,其实连我都不知道,这小子现在的技术到那一步了。”
“如果不是今天这场比赛,我都不知道他竟然能做到这一步。”
鲁振工闻言连连摆手,他以为于德水在跟他说客套话。
殊不知于德水说的是真话。
于德水是钳工届公认的天花板存在。
当年当钳工学徒的时候,也是天赋异禀。
但是,如果让二十岁的他来参加今天的比赛。
他肯定赢不了那个穆雷洛夫。
别说二十岁的他,就算是三十岁的他,也没把握稳赢穆雷洛夫。
换句话说,三十岁的于德水,也不见的能做到贾东升做出的东西。
不过,他有信心,可以和穆雷洛夫打个平手。
“于师傅!要不,您给大家露一手?”
鲁主任见兄弟单位的人都不肯走,八成是想看看于师傅的本事。
徒弟都这么厉害了,师父岂不更厉害。
“我不一定有我徒弟做得好!”
于德水嘴上谦虚,手上的活儿一直没停。
拿来一截圆钢,锯下一小截,然后手工搓成一个球。
再用余下的圆钢做一个空心管。
最后把球从空心管的顶端放进孔里。
圆球稳稳的卡在管口顶端。
于德水拿手按一下,球往下滑一点儿。
按一下,下滑一点,不按不动,按多少,下滑多少。
和穆雷洛夫做的一样,既不会被卡住,又不会自己掉下去。
和穆雷洛夫不一样的,是于德水比穆雷洛夫节省一半时间。
但是,要想让他像贾东升一样。
将圆球放入空心管,让圆球匀速自由落地。
犹如加了润滑油一样丝滑,于德水真做不到。
好在贾东升是于德水的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徒弟比师父技术更强,说明师父教得好。
大比武圆满结束,杨金刚陪同鲁主任和兄弟单位的领导去食堂吃饭。
贾东升带媳妇过去蹭饭。
一起参加技术大比武的工友们纷纷跟他打招呼。
化工厂的,机械厂的,炼钢厂的,机修厂的,锻造厂的等等。
总共十几个兄弟单位的一百多号人,逐一跟贾东升打招呼。
工人是讲论资排辈,但是工人更看重技术。
谁的技术好,大家就尊敬谁,就佩服谁。
于德水是这样,贾东升也是如此。
刚吃完饭,几个兄弟单位的厂领导把贾东升叫了出去。
向贾东升抛来橄榄枝。
邀请他到他们工厂任职。
只要他点头,技术科,生产科,设备科随便挑。
起步就是副主任,保证在一年内升主任。
轧钢厂开多少钱,他们开双倍。
为了不让夫妻分离,可以把秦淮茹一起调过去。
只要贾东升点头,马上给他们安排住房。
贾东升面对诸位领导的盛情邀请,除了婉拒还是婉拒。
“好意我心领了,可我真的不能离开红星轧钢厂。”
“因为我师父在这儿呢,而且主任和杨厂长对我有知遇之恩。”
“他们对我亲如子侄,你们就是给我个厂长,我也不能走。”
“我生是轧钢厂的人,死是轧钢厂的死人。”
“感谢大家如此看得起我,以后但凡有技术方面的问题。”
“尽管来找我,就算我解决不了,还有我师父呢。”
贾东升婉拒几位兄弟单位的领导,顺便结个小善缘。
“碰巧”这些话被杨金刚和鲁振工听见了。
等兄弟单位的人离开,贾东升被叫到厂长办公室。
在办公室待了半个小时。
办公室里只有他,鲁振工和杨金刚三个人。
鲁振工全程都是旁观者,贾东升是聆听者,杨金刚给他画了很多饼。
升职,加薪,定级,深造,公派出国等等。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杨金刚画不出来的。
说是画饼,因为这些都不能马上兑现。
但是,这些承诺,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实现。
正如杨金刚所说,单凭贾东升力压毛熊钳工,为内地钳工保住荣誉这一条。
等年后施行八级工制度,给他定级的时候,必须给贾东升多升一级。
如果加上他帮公家抓特务,发明三尖七刃钻的话。
最少能给贾东升多升三个等级。
假如原定他是一级钳工的话,现在最少给他定四级钳工。
再努努力,五级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贾东升过完年才二十一岁。
五级工可是中级工的最高等级了。
一个年仅二十一的满级中级工,一旦遇到合适时机,眨眼就能晋升高级工。
千万不要小看中级工和高级工的一字之差。
很多人一辈子也迈不过去这道坎。
贾东升拿到厂长画的饼,哼着小曲儿离开办公室,手持厂长写的条子。
去后勤领取他的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