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小京茹出院,天上掉下来一台缝纫机(2/2)
把生米煮成熟饭,水到渠成!
韩秋菊对秦淮茹只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道就装不知道。
婆媳俩在屋里研究如何使用缝纫机,贾东升在门口擦车。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
一眨眼,时间来到腊月二十二。
明天就是小年,今天是小京茹出院的日子。
贾东升和秦淮茹一大早去协和看小京茹。
帮三叔办出院手续,安排蔡全无送小京茹回95号院。
原本计划让小京茹住贾东升那屋,由贾东升和秦淮茹照顾她。
韩秋菊着急抱孙子,要求小京茹住她那屋。
贾东升去上班之前,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等他和秦淮茹下班回来,小京茹已经在95号院待大半天了。
三叔中午已经回乡下了,准备听贾东升的,等过完年秦淮茹回娘家。
他和二哥跟秦淮茹的父母一起进城。
小京茹正处在术后恢复期,加上刚到一个陌生环境。
出院后,一直躲在韩秋菊怀里,不哭不闹也不笑。
直到看见贾东升,迈着小短腿跑向贾东升。
一下子扑进贾东升怀里。
“姐夫!姐夫!我以为你不要我了呢。”
小京茹哭的委屈极了,眼泪说来就来,跟人工智能似的。
贾东升在她粉嫩的脸蛋上亲了一口,抱着她走进父母那屋。
看到贾卫华在屋,他抱着小京茹转身就走。
连招呼都不带打的。
“站住!”
贾卫华板着脸喊了一嗓子。
见贾东升没有停下的意思,起身追到门外。
“我让你站住!你听见没!”
贾卫华伸手去抓贾东升的胳膊,被贾东升巧妙躲开。
“有事儿说事儿,别动手动脚的!”
贾东升与贾卫华保持两米的距离,冷眼看着贾卫华。
其实他以前对贾卫华并不像现在这么反感,愚孝也罢,自私也罢,工作狂也罢。
甭管他有多少缺点,只要不影响贾东升的生活,随他去。
直到爷爷奶奶相继患上老年痴呆,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贾卫华多次要求他妈妈韩秋菊去照顾两位老人。
甚至想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
更过分的是,在韩秋菊明确表示拒绝之后。
贾卫华把两个女儿喊来,想让两个女儿轮流照顾爷爷奶奶。
一开始,贾东升并不知道此事,所有人都瞒着他。
贾卫华瞒着他,是因为怕他从中阻挠。
妈妈和两个姐姐瞒着他,是因为怕他和贾卫华起冲突。
说白了,她们都想维持这个家的平衡,不想让他们父子发生冲突。
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姐在贾东升面前说漏嘴了。
贾东升得知事情经过,跑去技术科,给贾卫华两个选择。
要么他自己去照顾他的爹娘,要么他花钱请人照顾他的爹娘。
再敢有别的想法,他会带着媳妇和妈妈搬出95号院。
去一个他想进都进不去的地方居住。
贾东升的母亲和两个姐姐,都没义务照顾从来没把她们当一家人的贾长先和侯桂芬。
至于他,呵呵!
他没吃过贾长先一粒米,没穿过侯桂芬做的一件衣服。
想让他去照顾他俩?下辈子也不可能!
贾卫华脸色阴沉看着贾东升,“明天去你爷爷家过小年!”
“你妈和你两个姐姐都去,你和你媳妇也去。”
贾东升冷哼一声,“没空!我们明天要去姥姥家过小年。”
“你是不是忘了我们之前的约定?”
贾卫华闻言瞪了贾东升一眼,攥紧的拳头逐渐松开,“你爷爷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算爸求你,咱们一家人一起陪他过个小年成么?”
“你爷爷的身体不一定能撑到过年。”
贾东升眯眼看着贾卫华,“能不能撑到过年关我屁事!”
“我说了,和贾东旭一起办酒席,从此不再踏入他家一步。”
“除非去参加葬礼,否则我绝不会踏入他家一步。”
贾东升对贾家人的恨不是一两天积攒的,而是十几年积攒下来的。
五岁之前不记事,就按六岁来算,到如今整整十五年。
独宠长子长孙的爷爷,偏爱三个闺女的奶奶,惧内的大伯,一肚子坏心眼的伯母。
自私自利爱挑事儿的三个姑姑,再加上一个自私又愚孝的父亲。
如果不是他的母亲足够坚强,足够强大。
如果不是他的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姨姨和姨夫足够心疼他妈和他们姊妹三人。
毫不夸张的说,贾东升能不能活到今天都是未知数。
他忘不了在集市上喊爷爷,爷爷不搭理他的场景。
也忘不了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三个姑姑明明有钱有粮却一毛不拔的场景。
更忘不了每次去爷爷奶奶家吃饭,他和两个姐姐,陪妈妈在厨房吃饭的场景。
更更忘不了每次他们受委屈,贾卫华沉默不语的场景。
贾卫华红着眼看着贾东升,“非要把事情做这么绝么?”
贾东升冷冷一笑,“错不在我,随你怎么说。”
“反正明天我们都不会去,要去你自己去!”
说完抱着小京茹出门溜达,在外面转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家。
等贾东升回来,贾卫华已经走了。
不知道是去工厂加班了,还是去菊儿胡同陪他爹娘了。
把睡着的小京茹放炕上,看到妈妈欲言又止。
贾东升握住妈妈的手,“妈!如果您想去我不拦着。”
“但是我得提醒您,无论我爸和三个姑姑想让您做什么。”
“都得回家跟我商量,千万不能直接答应他们。”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您以前为了我和两个姐姐,受的委屈够多了。”
“从今往后,我不允许任何人让您受委屈!”
韩秋菊先点头后摇头,“儿子你放心,妈不去!”
“妈以前一直以为只要将心比心,就能用真心换真心。”
“事实证明是妈想错了。”
“妈以前干了太多傻事儿,以后不会了。”
“以后我都听儿子的。”
贾东升笑着帮妈妈擦去眼角的泪水,说起钳工大比武的事儿。
韩秋菊听说儿子力压几个外国钳工,获得技术大比武的第一名。
高兴的合不拢嘴,要不是天色已晚,非得去娘家报喜不可。
贾东升把小京茹留给妈妈,回自己那屋洗脚睡觉。
秦淮茹早已把被窝暖好了,有媳妇的日子就是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多加两个班很正常。
入夜,秦淮茹依偎在贾东升怀里进入梦乡。
贾东升回想起今天的钳工大比武,回想起穆雷洛夫。
越想越觉得他和干姐姐伊兰娜是亲戚。
明天就能见到伊兰娜了,到时候问她认不认识穆雷洛夫。
……
第二天,周六。
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又称祭灶。
按照习俗,这一天要吃祭灶糖,要打扫卫生,还要……
贾东升一大早带媳妇去姥姥家蹭饭。
“就知道你小子会来!”
姥姥打开门,看到贾东升和秦淮茹,乐的合不拢嘴。
嘴上是在埋怨,手却一直没闲着。
给他俩端来了丰盛的早饭。
包子,豆汁儿,焦圈儿,咸菜丝儿。
不是买的,而是姥姥牛玉琴自己做的。
除此之外,厨房里还有一只没退毛的猪头。
看样子是准备炖猪头。
很多人不爱吃猪身上的其他东西,只爱吃猪肉。
贾东升恰恰相反,猪肉对他而言没啥吸引力。
他就爱吃猪身上的其他东西。
比如猪蹄,猪头肉,猪耳朵,猪拱嘴,猪大肠等等。
吃这些玩意儿就跟喝豆汁儿一样。
不喜欢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喜欢,甚至看一眼就会吐。
真喜欢它们的人,一天不吃就浑身难受。
贾东升蹲在堂屋门口,捧着碗吸溜吸溜喝豆汁儿。
姥爷坐在躺椅上抽着旱烟,姥姥从屋里拿来两个大肉包子。
给贾东升和秦淮茹一人一个。
“姥姥!晚上别忘了多准备两个人的饭!”
贾东升冲姥姥伸出两根手指,见姥姥冲自己翻白眼,咧嘴一笑继续喝豆汁儿。
“两个人?不是就伊兰娜一个人吗?还有谁?”
姥姥牛玉琴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除了伊兰娜还有谁要来。
“陈雪茹!”贾东升说。
姥爷韩万山扭头看向贾东升,“她来做什么?”
牛玉琴冲韩万山翻了个白眼儿,“瞧你这话说的。”
“人家来跟咱们一起过小年不行吗?”
韩万山笑着点头:“当然行了,玉琴姐说行就行,不行也行!”
贾东升扑哧一笑,嘴里的豆汁儿差点儿喷到秦淮茹脸上。
笑完跟姥姥说起钳工大比武喜提第一名的事儿。
姥爷和姥姥听闻此事特别高兴。
姥爷说:“为了庆祝咱们东升拿了第一名,晚上必须加俩菜!”
姥姥笑着点头:“看在咱们东升拿第一名的份上,今天允许你多喝一杯。”
韩万山闻言哈哈大笑,许久不曾对练的他,拉着贾东升打了一套拳。
贾东升打完拳骑车去轧钢厂上班,在厂门口撞见傻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