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第198章 给公家办事,那么用心做什么?

第198章 给公家办事,那么用心做什么?(2/2)

目录

这句话在底层百姓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南方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北方,人均土地占有量低,再加上大户兼并,失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自然也更多。这些人或是参军打仗,或是给人当佃户奴仆,又或者像眼前这些纤夫,靠干苦力活儿养家糊口。

所有苦力活里,码头的活儿最稳定,因为服务的都是商人和士人,赚得也更多,聚集在这里的苦力自然最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是靠力气吃饭的人。

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帮派。他们大都按照同乡抱团,一开始只是为了互为援手,可是时间长了,人数多了,自然会滋生权力和腐败。

苦力们受着帮派的保护,也受着帮派的剥削,赚到的钱还没拿到手里,就要先交出去一部分。

但帮派上层其实也不是坐享其成,他们要结交官府、结交商人,想方设法维系并扩大现有的地盘和生意……

总之,虽然雁来和玩家有些看不过去,但对身处其中的人而言,他们始终在努力地活着,并且早已坦然接受他们就是应该这样活着,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麻四郎十岁出头就开始在码头讨生活了,那时候干不了重活,但是人机灵,就做一些跑腿传话的事,再长大一些,也开始扛包拉纤,因为心思活络,有办法,所以在同乡中渐渐有了威望,之后自然而然接了领头人的位置。

虽说是领头,但也就是带着乡亲们找活计、谈工钱、讨薪酬,并没有任何特权。

不过,他能接触到的人和事还是比普通的漕工更多,对于码头上的各种规矩也十分了解。小到漕工们的帮派划分、彼此之间的仇怨和矛盾,大到转运使衙门的胥吏是什么出身,跟哪个帮派有渊源,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还会算账。

那些明里暗里的钱粮,从哪里来,去了哪里,如何分赃,他都知晓一些。

也是上面那些人不会防备他这样的小人物,毕竟谁也想不到一个底层苦力还会关注这些。何况他就算知道了又如何不仅不敢多说一个字,还得主动保守秘密,否则先倒霉的就是他们这帮乡亲。

雁来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感慨,像是麻四郎这样的人,若是在现代,早晚都能出头,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根本不可能。

这个时代,权贵就是权贵,士族就是士族,奴仆就是奴仆,漕工就是漕工,农民就是农民……他们是如此,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如此。

也许个体有升沉起落,可是阶级和出身是永恒不变的。

……

相较于担心停工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导致他们的生活出现变化的漕工,船上负责运输这批漕粮的官员和士兵,反而没那么着急。

漕工是手停口停,承受不起任何一点风险和变动。

但对这些负责运输的人来说,失期固然固然可怕,却未尝不能成为他们再捞一笔的机会——好好的漕粮每年都要沉个三五船,何况这回是被天兵拦下来了,有现成的理由

受罚肯定是要受罚的,不仅会挨板子,可能还会被要求限期补上损失。但补不上,也就只能一直拖下去,等什么时候朝廷蠲免逋赋,也就一笔勾销了。

给公家办事,那么用心做什么像他们这样的人,又不指望升到京城去,当然是给自己捞好处要紧。

所以除了派人送信,上报朝廷之外,他们表现得十分冷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方面的回复迟迟不到,玩家这边也没有放他们走的意思,船上的人也开始着急了。

上面说的那种,大家一起上下糊弄的情况,是在大部分漕粮正常解运到京城的情况。朝廷需要人办事,就不会深入追究,毕竟吃了好处的并不是哪个人,而是这条路线上的所有人。

但问题是,今年因为要清丈,秋税收得很晚,这是第一批押解入京的漕粮。

要是一粒粮食都没法入京,朝廷就是想不追究也不行了。

皇帝和高官权贵也是要吃饭的。玄宗之前,年年都要巡幸洛阳,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关中人口暴增、供粮不足,所以皇帝只能带着文武百官去洛阳,还有个词叫“逐粮天子”。

开元年间梳理漕运,用各种方式增加关中的粮食储备,才缓解了这种尴尬的情况。

开元二十四年之后,玄宗再没有巡幸过洛阳。

所以每年的漕运,就是朝廷关注的重点。

这会儿天气已经很冷了,继续耽搁下去,等到河面进入冰期,船运会变得更加困难,到时候粮食送不到,事情会怎么解决不好说,但是他们这些人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最关键的是,运粮船落入天兵手里,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做手脚,想用其他手段弥补损失也不可能了。

船上的人还只是着急,岸上却已经是鹤唳风声、人人自危。

玩家一动手,就将他们私底下的那点事情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这种事情,朝廷没法查,难道是因为没有能力调查,或者他们贪腐的手段太过高超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