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晦朔光年 > 第134章 朋友多多

第134章 朋友多多(2/2)

目录

丁春摆摆手:“在家族里传承百多年了,我们都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用途。而且它的‘灵性’也越来越弱了。记得我小时候见到这仙器的时候,它转的速度可快了。”

李林将这东西放入到包袱里,抱拳说道:“多谢。”

“李县尉客气了,你也送了我十几枚仙家冰针,按理说,占到便宜的可是我们。”

李林起身:“我也该走了,若丁族长有时间,也到我们玉林县走走。”

“好说好说。”

李林笑笑,拿出符纸,将胭景收入其中,然后便离开了丁家。

丁族长送李林出门后,重新回到山上的凉亭,他看着酒杯中的冰针,笑了下,随后二话不说,将这十几枚冰针,全送入嘴中吞下。

很快,丁奉全身都冰成了冰霜,但他脸上却一点痛苦的情绪也没有,反而显得很欣喜。

冰霜在漫延,没过多久整个凉亭的地面,桌面,甚至是顶部都开始结霜,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傍晚。

这些冰霜才渐渐消失,整个凉亭都湿漉漉一片,像是下过了大雨似的。

丁奉的身上漫起一股热气,将自己身上的湿气蒸干。

此时旁边走过来个中年男子,说道:“恭喜大哥,实力大涨。”

丁奉回头,微笑说道:“终于有所突破了。”

中年男子说道:“只是把仙器送给那小子,是不是太亏了。”

“不亏。”丁奉说道:“那仙器在我们家里,上百年了,也没有研究出啥名堂来。而且太玄洞府,我们搜过多少次了也没有任何收获,李县尉一来便能有所收获,说明他是有些仙缘的。”

“正是如此,更不能把仙器给他。”

丁奉笑道:“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们既然自己走不通这条路,何不让有缘人在前面走,我们跟在后面捡便宜”

“就怕那小子弄明白了仙器的作用,却不和我们说……”

“没事。”丁奉摆摆手:“我们丁家好东西多,到时候和他换。老二,你要记着……凡事都想着抢的人,终究是没有好结果的。既然我们能换,为什么要抢呢”

“若对方不愿意换呢”

“那就说明我们丁家没有东西让人觊觎的,就要更些心机和时间去经营。直到我们有东西能让对方看得起,愿意和我们换为止。”

中年人似懂非懂地点头。

丁奉继续笑道:“当然,与人合作也要看对方人品的,那些出尔反尔的人,我们自然不能与他们打交道。李县尉就很好,根据秋儿的调查,这是个品性相当出众的年轻人。可惜让黄家抢先一步,否则就让晴儿去与他接触了。”

李林并不知道丁奉对自己的评价。

他此时已经骑上骏马回家。

一路上,他无论是骑在马匹上,还是夜晚休息的时候,都在研究这个仙器。

但一无所获。

滴血认主不行,火烧水淹也不行。

注入阴气,也没有任何效果。

“如果真那么容易把这东西的秘密找出来,丁家就不会那么大方送给我们了。”胭景无奈地说道。

李林也认同这个说法,但他却觉得,这东西散发出来的,那股很舒服的气息,似乎在哪里感觉到过。

但太微弱了,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

时间就在赶路和研究仙器中飞快度过。

四天后,李林回到了玉林县的家里。

黄磬和红鸾自然高兴万分。

三人腻歪了一阵子后,李林将符纸拿出来。

很快,胭景从符纸中显现出来。

看到诡气森森的胭景,红鸾吓得全身发抖。

黄磬虽然也是脸色苍白,但她还是大大方方地欠身行礼:“这位姐姐,可是官人养着的真君”

作为黄家人,她清楚很多世家都有养诡的能力。

四妙真君,就是黄家养着的大诡。

胭景拉着黄磬的手,幽怨地说道:“李县尉把我用完了,就要扔掉,好无情的。”

黄磬和红鸾看了下眼李林。

黄磬随后说道:“我相信官人不是这种无情无义的男子。”

红鸾连连点头。

胭景笑了起来:“这位妹妹,我是打趣来着,你别在意。”

黄磬松了口气,她感觉到胭景的双手有些冰冷,却也不太敢甩开。

李林说道:“红鸾,去房里拿两块阴气石过来。”

“两块”胭景有些吃惊。

李林笑道:“之前一路上多得你相护,这才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一块阴气石就显得我太小气了,送你两块吧。”

胭景眼中有些感动,随后她看向黄磬,说道:“这位妹妹,我不要阴气石,我想向你们李家的诡,好不好。你帮我向县尉说说情嘛!”

黄磬愣住了。

李林无奈说道:“我真的养不起你,树仙娘娘那边要的气血,我都不太供应得上。”

现在李林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菜鸟了,他能看得出来,树仙娘娘在吸取自己血气的时候,是很克制的。

这明显是……没有吃饱的迹象。

他觉得让树仙娘娘饿着肚子已经很愧疚了,再养一个胭景,那岂不是要分掉一部分的气血,那样子树仙娘娘岂不是会更饿。

他不想这种情况发生。

而这时候,黄磬突然说道:“官人,养着这位姐姐,不一定要你的气血,可以用香火。”

胭景不太想吃香火,他更想吃李林的血气。

但随后她突然想到,只要在这个家里‘住’下来,总有机会能尝到李林身上几口气血的。

是的她立刻拉着黄磬的手说道:“多谢这位妹妹,以后你就是我的主母了。”

李林叹气道:“我可没有祭坛……”

“找黄家……找爹爹要!”黄磬笑道:“其实爹爹手里就有两个小型祭坛,我们黄家,就是以这个本事起家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