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 第53章 华夏不是罗马

第53章 华夏不是罗马(1/2)

目录

第53章华夏不是罗马

荷兰使者挎着佩剑踱步进入营帐。

入目所见,就是一摊血迹,和两块沾满鲜血的长条玉石。

在欧洲颇有名望的卫匡国教士,满头鲜血,出气多进气少,遭羞辱扒了个精光。

一个中土将领正给他套着一件袖仅遮肘的短衣。

随后拿着一把洪沙短刀,剃去其头顶的发须,仅仅留下一小撮长发。

其余战战兢兢的传教士和通事,正屏气凝神的听着明国王储的斥骂。

“你们关于中土和东虏人的书籍有太多谬误。”

“这不单单是西方列国要看的,更是要给后世人看的。”

朱慈煊声音冰冷:“不能出错,懂吗”

南怀仁几人垂下头。

耳朵仔细听着中土年轻的官员翻译。

“游记也好,故事也罢,都要对得起真实的历史。”

“汉人愚昧,满人勇敢,你们指望全世界的后人会从中看到什么”

“论,就好好论。”

“你们就别去中土了,老老实实在孤身边记录。”

“记述,论一本鞑靼之败,月月写,年年写,每个月都送去欧洲。”

“让那些教皇国王知道,让那既不神圣又不罗马的皇帝知道。”

“罗马被蛮夷击败覆灭,但华夏不会。”

朱慈煊手指指向三个比利时传教士的为首者:

“你们是因中土教徒礼仪而返华夏,就该知道中土礼仪对汉人有多么重要。”

“这不是一个鞑靼族征服文明,而是在覆灭一个文明。”

“这是奥斯曼覆灭罗马,孤是另一个君士坦丁十一世。”

“南怀仁。”

直到潘璜重新喊了两声,南怀仁才回过神来,俯首道:

“贫僧在。”

朱慈煊神情一怔,脸上露出些许迷茫。

听错了

我穿越的世界真是道佛主三位一体的世界

没等到中土太子的回应,南怀仁抬首瞥了一眼,声音提高:“太子殿下有什么要小僧做的吗”

陈安德眼见卫匡国只剩半条命,这时也气顺了。

心情平复,思索几息,开口解释道:“殿下,天主教士在东方传教。”

“相隔数万里,语言文字皆不相通,他们就把自己比作佛教相似的宗教,翻译时也叫自己僧侣。”

朱慈煊缓缓点头,本土化嘛。

“你把我刚刚那番话如实记录。”

“再写上,鞑靼屠杀我中土三千万人,覆灭文明,犹胜蒙古。”

“但不知欧洲有几个三千万人口。”

“若不怕,那就像教皇法比奥一样发几封慰问信。”

“若怕,孤不要他们的十字军,只要他们给予武器支援。”

“孤可与西方列国做一个绅士协定,拖住拦住鞑靼人,不让他们西征,和威胁各国的殖民地。”

【君子协定:双方制定协定时,对方会比较相信你的承诺。】

满人不西征,不代表汉人不西征。

代清不威胁殖民地,不代表大明不威胁。

南怀仁俯身:“是。”

朱慈煊深深看了一眼南怀仁。

其他传教士他没印象,但南怀仁作为康熙的老师,还是挺出名的。

顺康雍乾都是通过传教士,熟知西方列国情况,乃至他们自身就精通数学物理地理。

甚至乾隆和路易十六是笔友,交往不浅。

当然,出于某种原因,西方科学没有在代清朝传入民间,只在皇室交流。

这些传教士对中土人高高在上,但技术知识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替大明制造火器,传播科学。

至于和西方联系,买火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希望其他国家出动,牵制荷兰人。

代清要是真和荷兰人勾搭在一起,对残亡的大明就是雪上加霜。

想到这,朱慈煊的视线转到荷兰人使者身上。

正儿八经的打扮,头上戴着荷兰国徽的三角帽,深蓝色的军服有着华丽的巴洛克装饰,袖口领口装饰着蕾丝。

荷兰人本来气势汹汹的进门,瞧见卫匡国的惨状后,微微收敛。

肃立听着朱慈煊的话,面上神情不定。

等看到明国太子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荷兰使者霎时昂首以对,率先发难。

“中土太子为什么如此对待罗马传教士,难道不怕南洋尊奉天主的我国和西班牙的大军吗”

朱慈煊冷哼一声:

“孤这是与卫匡国教士,有些分歧,产生的些许冲突而已。”

“怎么,你们荷兰人又想参与进这次宗教分歧的冲突吗”

不但荷兰使者,连带南怀仁柏应理等人,闻言都一时色变。

就连已经半昏迷的卫匡国听到宗教分歧冲突几个字,都颤抖起来,摆动脑袋。

朱慈煊笑道:“对哦,你们刚打完三十年的战争。”

“看来荷兰人这十几年海贸收益不小,已经休养生息的差不多,做好再来一战的准备。”

三十年战争,从神罗内战演化成全欧混战。

神罗损失人口过半,西班牙失利衰落,荷兰独立继而成为海上新霸主。

是这个时代每个欧洲人的痛处。

没有一个欧洲人想再来一场。

乘势崛起的荷兰更不想。

更别说他就是一个小小的巴达维亚官员,如何敢扯进这等大事。

眼见朱慈煊言辞犀利,直攻要害。

荷兰使者摸不准传教士和中土到底有什么矛盾,闭上嘴巴,沉默以对。

过了一会儿,在朱慈煊似笑非笑的打量下,荷兰使者扯开话题:

“太子,我此番前来是为了我国在洪沙瓦底的商馆。”

“我们与洪沙瓦底贸易已有几十年,开设商馆也有三十四年,太子征服洪沙,我们的商馆也遭受战火波及,损失不小,大明国理应赔偿我们。”

荷兰主要活动于南洋群岛,但巴达维亚需要大量的大米和制造火药的硝石。

洪沙瓦底恰好是主要输出地,荷兰在下洪沙每年有两万英镑的贸易额。

朱慈煊下意识看向被剃发易俗的卫匡国。

洋大人又来找你要赔款了。

荷兰人这么猛吗

谁给的勇气

海上马车夫,敢来碰瓷我这巨象车夫。

大明在下洪沙聚兵十万,他们在爪哇有多少兵力敢来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