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单抽永历(1/2)
第75章单抽永历
朱慈煊低估了大明朝的上限,也高估了满洲的殖民统治。
军师金维新这个考过举人的文臣到来,才解决了朱慈煊的困惑。
封建华夏的老百姓并不是晚清那般愚昧无知的。
就大明,科举盛行,可是实实在在走进老百姓身边。
哪怕是农夫儿子,都有机会读书做官。
比起唐朝的科举选拔贵族门阀,宋朝科举选拔地主寒门。
大明的科举真真切切落在平民黔首头上。
大明每个县都有几十座私塾遍布乡里。
每个府城又有一两间官府书院,光云滇这大明边陲之地,都有六十六座书院。
而且官府书院是向山林布衣、乡村长者、普通百姓、佛教僧侣都给开放,不但进院听讲,甚至可以登堂讲说。
就小说评书的盛行。
基本是个城镇的百姓都知道刘关张和岳飞的故事,都能随口键政两句。
军中的千总把总更是会去找秀才给他们读三国演义和武穆精忠传。
身为李定国军师,金维新自己就经常叫说书讲给大西军将士,让他们知晓忠义。
会背《满江红》实属正常。
王辅臣说他没读过书,就真字面意思的不读书。
但字还是认识几百的。
王辅臣第一个义父王进朝挑选儿子,就是从知书和不知书两个人中,选了不读书的他。
以后还是要继续扩大私塾书院啊,不然东南亚那么多地方,南洋汉人全部拿来,都不够用来管理。
朱慈煊摸了摸下巴长出的几根胡须,将大西军识字率的问题浅浅略过。
继续和金维新讨论,接下来如何进军。
这时马宝推开帷帐,和马惟兴押着一个清军将领进来。
“殿下,贼将杨武被押送回来了。”
朱慈煊转首看向这个和狄三品孙崇雅齐名的大西军叛将。
【连营:你用火攻时,会引敌人误判。】
显然吴三桂被他火烧连营吓到。
竟然拿杨武做幌子,自己败走华容道逃跑。
实际上,汉龙关前面,朱慈煊除了两三千洪沙兵狙击外,就没其他准备了。
手上大部兵马都留在兴威城,吞下马宁所部。
吴三桂真聚集五千中军,一路收拢数千残军,不定能突出重围,回到汉龙关。
而作为虚招的杨武在第二道木墙等了吴三桂两天,只等到了白文选的军队和漫山遍野的洪沙兵。
立即就被麾下的大西旧军兵变,逮献来兴威城。
曾经攻入洪沙勤王救驾的广昌侯高文贵病故后,杨武吞并了前者残留的八百精骑。
这番,正是他们动的手。
金维新看了眼始终不开口的杨武,小声说道:“殿下,要不要将其送到阿瓦城”
“让皇上见过后,再示众枭首。”
杨武曾一度攻复代清占领的腾越关,收揽没有跟着永历帝入洪沙的朝堂文武。
然后持功自重,以刘苣为使向永历索求国公,在代清大明之间衡量条件。
说不得,就他手中大明朝廷最后成建制的势力,远胜李白二藩,如果救驾,早就救出永历。
永历帝朱由榔最恨的大西诸将就是杨武。
给了他希望,又亲手埋没。
是以金维新建议送去给朱由榔泄愤下。
朱慈煊微微摇头,浪费人力,朱由榔心情好坏关他何事。
“左将军,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浑身狼狈的杨武神情稍稍变化,嘴唇张合,两天滴水未进,喉咙干涸,声音没有发出。
吞了两口唾沫,杨武再次开口:“我没想到。”
“晋王败逃,天子弃国,我在腾越关上一直犹疑,实在想不到大明还有机会,才无奈把刘苣等文武宗室交给吴三桂。”
“谁能想到太子殿下会如此轻松取得胜利。”
杨武喘着粗气,心中明白。
他欺蔑天子,献关投清,火并西营同僚,出卖大明文武,只有一条死路。
少顷,杨武迸发出最后的精神,目光炯炯的望着大明中兴之主。
“殿下,吴三桂放弃三宣,只要从镇康州顺宁府突击大理府,他必弃守滇西。”
“清廷不信任他,他可能连云滇都不想继续守了。”
“殿下,继续胜利,带着大西军继续胜利。”
朱慈煊目光有些复杂,挥手示意马宝拖出去斩首。
伴随着帐外一声“大明万胜”的戛然而止,帐中陷入一时寂静。
良久,金维新拱手道:“殿下,吴三桂必然在顺宁府有所防范。”
“突击之策不可擅定。”
朱慈煊收拾好心情,点头赞同。
二流军师也是军师,咋说也有三国郭图水准。
总算不用他动脑子了。
金维新继续道:“依照大西反正的诸将所说,吴三桂必还有五万大军。”
朱慈煊心中稍作计算。
八旗三千人,吴三桂本部一万五千左右,绿营两万,大西旧军两万。
甚至还有蛮莫方向的尚善何进忠能带回去的一万多兵马。
就算吴三桂要防元江方向的沐天波。
滇西至少也还有四五万兵马。
甚至贵州还有尚可喜线国安时刻防范的两万兵马。
已经快到湖广的爱星阿部,那些都是京城派出准备彻底覆灭大明的精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