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 第126章 郑延平带大明太子回来了?

第126章 郑延平带大明太子回来了?(1/2)

目录

第126章郑延平带大明太子回来了

南明四帝,弘光好色,隆武锐意,绍武优伶,永历逃跑。

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奇葩。

相同的一点,他们都是文官军阀拥立的傀儡。

鲁王朱以海监国自然也是傀儡之一。

但他也是有天命的。

清军第七次入关劫掠,攻至兖州,攻破鲁王府。

朱以海被清军俘虏发现身份,清兵砍他三刀不中,认为其命不该绝,是以逃得一命。

及至南都沦陷,浙省各地起义抗清,弘光朝廷逃亡的文武自然而然拥立了在台州的朱以海。

而郑延平对鲁藩的排斥,乃至软禁鲁王本人。

除了他的国君是和鲁藩不对付的隆武,以及郑芝龙投清后,留下的金厦政治空缺,郑延平和拥立鲁王的郑彩发生过火并。

还有一点则是,鲁藩游离残明绝望联盟之外。

大西军大顺军西南各地藩将,天下反正后的诸省明将,都举着桂藩的永历旗帜。

甚至他郑延平自己在拥立的淮王朱常清死后,在小唐王的劝说下,都遥奉永历帝。

只有鲁藩坚决自立。

张名振更是提出过三国并立的隆中对,让鲁藩扎根沿海,招揽浙闽俊杰,外联李朝曰本,内让永历政权拖延清军。

形成鲁藩、桂藩、代清三分天下之格局。

等到代清局势大定,已无力回天的鲁藩才投靠逐渐强势的郑延平。

依据过往经验,政治低下的郑延平选择将朱以海软禁起来,严加看管,防范鲁藩的背刺。

事实证明,郑延平没想错。

……

张煌言没有在金厦二岛驻守,协助留守的郑经防范清军。

张名振遇害后,鲁王愈发被郑家轻视薄待,为防止自己的兵马也被郑延平吞并,张煌言带着军队守在泉州外岛,以军遥卫鲁王。

然而随着攻占夷州的郑延平回返金厦,察觉有大事要发生的张煌言带着兵马,急匆匆的来到浯洲岛。

等他到鲁王府邸,拜见自家殿下时,已经听到郑延平回军攻打海门的炮声。

“郑延平虽然飞扬跋扈,到底还是忠于皇明的,断不会擅自投清的。”

张煌言开口说道,他和郑延平虽有些龌龊。

但甲申以来,还在抗清的几家势力互相哪个没有仇恨。

旁的不说,夔东十三家的闯营才是灭明的罪魁祸首。

如今,十三家蜷缩夔东,大西军败走夷荒,眼下能真正复国中兴的,只有那个短视刚愎的郑延平了。

张煌言对郑延平很不满,但心中还是相信自己评价的千古第一流人物。

鲁王朱以海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郑延平真失心疯了,谁也不通知的要去投清。

至少也会把他带上的。

曾经清军想要招降郑延平,让其交出鲁王。

郑延平专门把鲁王送去南澳避难。

旁边有人出声道:“那郑延平此番骤返,孤军攻打海澄又是何意,他也打不到漳州啊”

“黄梧一旦联合耿继茂派出清军,郑延平也很难守住海澄。”

前年出兵二十万,去年抗清二十万,今年又跨海攻打夷州。

当下的金厦实在没粮饷供给另一场战事了。

郑延平放弃夷州,还是几家喜几家愁,现在又擅起战端,几乎所有人都要哭了。

张煌言思索许久,犹疑道:“闇公兄,莫不是郑延平想敲打逼迫郑泰”

徐孚远,字闇公,乃是大明名臣徐阶之弟徐陟的曾孙,先从隆武,后奉鲁王,现协郑经驻守浯州。

徐孚远闻声蹙眉:“郑泰虽对延平王令多有拦阻,但还是听郑延平的。”

“用台风海流阻路来拖延粮秣运输向夷州,郑延平郑经对这借口也只能无奈接受。”

“金厦澎湖的勋将,在去年郑延平大败清军后都安分了不少,不至于因为这些小事,郑延平就再次内斗相残。”

鲁王府邸狭小,书房拥挤着十余人。

朱以海从浙东二逃闽海,彻底依附郑延平时,还是有不少大臣的。

外有手握兵权的张名振张煌言,内有太常卿任廷贵、太仆卿沈文光等人。

亦然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众文武议论纷纷,还是不明白郑延平攻打海澄的用意。

只能猜测郑延平已经完全疯了,想要赴死。

张煌言看向堂中文武:“不管郑延平此番何意,是不是听了我宁进寸死,毋退尺生,想要发愤为雄。”

“但以其行事风格,金厦必有大乱。”

众人一致点头认可。

郑延平不听所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攻占夷州。

是作复国根本也好,是作海外退路也罢。

但他既去了,不做番实业就不能回来。

没带着粮食回来,已经被清军坚壁清野,少粮缺饷的金厦会立即混乱的,指不定又有许多勋将选择投清。

西南大败,代清定鼎天下,东南明军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郑延平选择东进夷州,然而夷州没有田园沃土,还被荷兰人和山蛮搞得头破血流。

郑延平没有开荒屯田,给东南明军续住命,

金厦各镇的分崩离析指日可待。

张煌言正色以对鲁王:“殿下,闽海诸镇各立,士民人心思归。”

“郑延平若不能回旗北指,黄梧之事当连续不绝。”

朱以海叹气道:“三年强征,粮饷匮乏,延平王短时间内如何北伐”

他虽被软禁,但还是清楚金厦情况的。

张煌言坦然道:“正是粮饷匮乏,是以郑延平过去能用严苛军法震慑诸将,但眼下却不行了。”

没有粮饷,郑延平再动不动杀人立威,不少人都会逃跑的。

至于从夷州无功而返的郑延平杀不杀人。

那是不用想也知道的。

“郑延平不能领闽海诸将,唯殿下方行。”

鲁藩君臣听到张煌言的话,各自惊异。

徐孚远等人闻言,愕然之余狂喜不已。

朱以海说不上高兴,淡淡道:“如今我寄居人下,如何越过郑延平统领各将。”

张煌言拱手道:“正是郑延平失了人心,才需殿下来整顿东南士气。”

“唯有争取闽海勋镇,速正大号,以正统之名北伐。”

这话说出来,已经表明张煌言支持鲁王继统监国,乃至称帝了。

鲁藩文武们惊疑的看向张煌言,徐孚远几人神情变化不定,倒是觉得张苍水说的对。

郑泰等勋将对郑延平的不满,已经摆在台面上了。

郑延平攻夷失利,威望大减。

就算回来后马上攻打海澄,也不足以让诸镇继续服从。

又不是收复漳州泉州。

没解决金厦的根本困境。

郑泰等人百分百独立割据,和郑延平火并的概率也五五分。

鲁王上台,正是给了他们反抗郑延平的大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