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盛宪之兄(1/2)
第94章盛宪之兄
片刻后,姒请便带着老者走入军帐,老者身后还跟着两个身穿麻衣草履的年轻人。
严毅亲自上前迎接,见老者拄着一根磨得发亮的竹杖,背微微佝偻,步履有些蹒跚,便出身吩咐道:“来人,取一张胡床来。”
此时已是深夜,帐内地气潮冷,榻席铺在地上,根本无法阻隔地面的潮湿之气,年轻人跪坐久了,膝盖尚要酸疼潮痹,更不用说一个行走不便的老人了。
老者笑呵呵的拒绝了,在一名年轻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在榻席跪坐下来,浑浊的声音中透着几分书卷韵味:“老夫年虽迈,而膝不屈于岁月,身虽衰,而仪不废于礼法,少君切勿因老夫残躯而废了礼法。”
严毅忍不住认真打量了他两眼,只见这老者虽然穿着简陋,却是冠正带整,举止间颇有威仪,其身后的两名年轻人也是一身的书卷气,连忙正襟施礼道:“敢问长者尊名。”
“老夫姓盛名慎,闻君前来,吾等乡民,皆翘首以待,老夫受乡民所托,特携乡中水酒,聊表寸心。愿将军饮此水酒,得天地之佑,此行顺遂,功成而归。”
老者抚摸着颔下几缕长须,微微一笑,从一名年轻人手中接过一个陶碗和一个酒卮,倾倒卮口,往碗内倒满清酒,端起陶碗,递向严毅。
殷离轻咳一声。
姒青在一旁介绍道:“少君,盛公乃是盛郡守之兄。”
严毅微微一惊,眼前这个枯木般的老人,居然是盛宪之兄,难怪如此气度非凡。
前往仁城的途中,他一路观察乡里情况,整个仁城境内,大部分的乡亭都是破败不堪,唯有这个云巢乡,男耕女织,衣食无忧,田间的稻苗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乡亭。
初时他还纳闷,不知是何缘故,此时知道了盛慎的身份,方才恍然大悟。
以盛宪誉满江东的声望,他的兄长为乡三老,足以保一乡百姓平安了。
严毅微微躬身,从盛慎手中接过陶碗,神情郑重地道:“承蒙尊者及乡民厚爱,在下愧不敢当。军中禁酒,在下身为主将,不敢带头违背军令。今以酒祭天,祈求上苍庇佑此间乡民,风调雨顺,岁稔年丰。”
说完,他站起身来,朝盛慎作了一揖,然后将陶碗里的酒缓缓倒在地上。
盛慎感慨道:“素闻少君乃仁德之君,今日得见,果如其名,令人钦佩。”
严毅坐回席间,和盛慎东拉西扯地说了一会话,渐渐弄清了他的来意。
此人原来是担心他麾下的士卒祸害乡民,这才主动过来拜访。
严毅尚是首次见到如此称职的乡三老,心中不禁对他生出几分敬意。
难怪云巢乡的百姓在贼寇环伺的情况下,仍能安居乐业。
有这么一个既有名望又懂人情世故的务实之人担任乡三老,实乃云巢乡民之幸。
说话间,帐外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帐帘掀开,一名在帐外值守的亲卫呈上一封军报。
严毅揭去封泥,展开简牍细细一看,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简牍中说的是朱治尽夺钱塘兵权及大肆扩军之事。
盛慎察言观色,便欲告辞离去。
他已经得到了严毅不扰民的承诺,此行目的算是大功告成。
严毅正欲将他送走,忽然心中一动,面露忧虑之色,重重叹了口气。
盛慎下意识地问道:“少君何故叹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