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 > 第133章 王朗

第133章 王朗(1/2)

目录

第133章王朗

王朗的太守治所位于会稽山阴县,即后世的绍兴市越城区。

永安与山阴之间约一百五十里,沿途还有数座城池和十多座关隘,韩佑派出的信使日夜兼程,抵达山阴时,已经是下午申时。

王朗览毕书信,大惊失色,随即急召诸文武至官寺议事。

行至听事堂时,他已冷静下来,宽袖长袍、神态从容,又恢复了经学大家的儒雅风范。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县人,今年已经四十二岁,师从太尉杨赐。杨赐逝世后,王朗弃官为其服丧,服丧期满,先后获举孝廉、茂才,出任徐州治中从事,博学多闻,自律严谨,乃是当下有名的经学家。

此时的王朗对帝国和献帝还是比较忠诚的,去年春夏之际,他说服陶谦,精选良马,装载金帛,不远千里向献帝进贡,所贡钱资之丰,令人乍舌,仅是金珠宝贝,锦绣绮罗,便可用车载斗量来形容。

献帝正为李傕、郭汜所制,收到贡礼后,不啻于在茫茫黑夜中窥见了一丝光明,感动至极,遂下诏升任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溧阳侯。王朗也跟着获益极丰,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朗擅理政,赴任会稽后,兴学校,倡儒学,轻徭薄赋,修堤筑坝,会稽百姓皆感其德,时有童谣传诵:会稽山水清,王公施政明,劝农耕桑忙,轻徭薄赋轻,学堂书声朗,礼义教化行.

然而,王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他重文轻武,不擅兵事。

儒家提倡的仁爱、礼治、德化、民本、中庸,他遵守了,儒家对兵事的排斥,他也继承了。

在当今这个乱世,不谙兵略,不长于军伍,便是原罪!

若非钱塘实在事关重大,他也不会少有地召集部属,商议起兵之事。

而为他效命之人,也以文士居多,其中佼佼者包括:虞翻、许靖、周昕、周喁、商升.

若论讲经治典,文采风雅,这些人皆是卓然出众。但若论及武事,用一句话形容便是:

没一个能打的!

众人在听事堂坐定,商议片刻,许靖便隐晦地提出了反对:“府君,礼者,所以定社稷、序民人也。义者,所以正人心、明是非也。钱塘乃是吴郡治下,我军若是出兵,便是侵犯他郡,违礼悖义,非君子之所为。”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善品评人物,历史上的他曾先后投奔孔伷、陈祎、许贡、王朗、刘璋、刘备等人,后来位列蜀汉三公。

若用一句话形容此人,便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哪里有危险,他便提前躲开,极为惜身。

而他的话,也正中王朗软肋,王朗素以礼义自持,顾忌的便是侵犯他郡四个字,担心此举有损自己清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