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婚(中)(1/2)
第110章大婚(中)
彭继忠走出了姜家,回秦家的路上,忍不住悄悄打开青缎包裹看了一眼,惊奇地睁大了眼睛,随即快步入了秦家,直入西厢房。
秦可卿正与瑞珠对坐熏衣,见彭继忠捧着个青缎包裹进来,都疑惑。
“姑娘,姜大爷明日要迁居了!”
秦可卿、瑞珠一听这话儿,都慌张了起来,瑞珠忙问:“好端端的,要迁到哪儿去”
彭继忠忙道:“莫急!姜大爷的新宅距此不过百步,他说了,往后会照旧照应咱们,照旧护着姑娘的。”
秦可卿、瑞珠登时都松了口气,瑞珠又忙问:“你手中捧着的是什么”
彭继忠道:“这是姜大爷送给姑娘的。”
说着递上包裹。
秦可卿故意侧身不接。
瑞珠抢上前接过包裹解开,顿时“呀”了一声。
只见包裹中是一件海棠色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
这件鹤氅,外罩海棠色羽纱,质地挺括微泛珠光,暗织冰裂纹底纹以增雅致,内缀白狐腋裘,毛色皎洁如雪。穿在女子身上,既能防风御寒,也能显轻盈体态。
秦可卿情不自禁伸手轻抚那皎洁如雪的白狐腋裘,触手温润,心内喜欢得紧,也晓得必是价值不菲的,却又收回手,低声道:“这礼太贵重……我收不得。”
瑞珠眼波一转,抿嘴笑道:“姑娘怎说这话姜大爷往日待咱们家那般恩重,咱们都受了,此时怎就受不得这件鹤氅了况且这分明是爷的一片心,姑娘若推了,岂不叫人寒心”
一旁彭继忠也附和:“自老爷去后,咱们家全仗姜大爷照应,两家已亲如一家人似的。如今姜大爷送礼给姑娘,姑娘若不受,倒显得生分了。”
彭继忠与瑞珠一样,都希望秦可卿做姜念的妾室,只是原因有所不同。
秦可卿垂首不语,心中如辘轳乱转。
她终是轻点螓首:“也罢,且收着罢。”
待彭继忠退下,秦可卿坐在案前,取出笺,提笔又搁,反复数次。
瑞珠在旁研磨,见秦可卿黛眉时蹙时展,竟耗了半个时辰,方写下寥寥数行。
瑞珠探头欲看,秦可卿却将笺一掩:“你又不大识字的,瞧什么”
说着,秦可卿将笺折迭,递与瑞珠:“送去给姜大爷,可莫教旁人瞧见了!”
瑞珠会意,将笺贴身藏了,笑道:“姑娘放心,神仙也偷不去!“
说完,瑞珠忙不迭朝着隔壁姜家而去。
……
……
姜家西厢房窗内,莺儿忽见瑞珠闪进内院,忙对薛宝钗道:“姑娘快看!瑞珠那蹄子来了!适才彭管家才捧了个大包裹回去,不知大爷送了什么好东西给了那秦姑娘,这会子瑞珠又来了!”
薛宝钗略一迟疑,站到窗后望去,却已见不着瑞珠的身影。
莺儿嘟囔:“那蹄子已进正房了,准是替秦姑娘来递什么体己话儿,或是也送什么东西给大爷来了——”
忽见薛宝钗轻咬着下唇,莺儿忙咽住话头。
她深知自家姑娘的性子,若再说下去,只怕那冷香丸又要取出来了……
瑞珠进了姜念的书房,将秦可卿的笺递给了姜念。
姜念展开细看,笺上字迹清秀,簪小楷写道:
“昔赠君鸳鸯荷包,今君以鹤氅为报,两心相契。待入君门,望君怜惜如荷包常系襟前,白裘长护霜寒。
此谨奉”
姜念指尖抚过笺,暗道:“秦可卿这妮子竟将应允为妾之事,写得如红拂夜奔般风雅!”
秦可卿在笺中用“荷包常系襟前”暗喻不离不弃,“白裘长护霜寒”隐喻庇护疼惜。
难为她有这份文思了。
是的,秦可卿已用笺传话应允为妾了!
……
……
皇太后邬氏昔日为妃嫔时,长期居住在皇宫内廷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她成为皇太后之后,依然住在永和宫,不愿迁到别处。
已是腊月下旬,快过年了。
这日,天色阴翳,铅云低垂,压得皇宫的琉璃瓦也失了颜色。
皇太后终于放元春离开了!
皇太后到现在才放元春离开,单凭这点就可看出她对元春的喜爱。
永和宫内,鎏金熏笼吐着沉水香,皇太后端坐于暖阁炕上,手中握着一串迦南香佛珠,目光凝在跟前跪着的元春身上。
元春今日没再穿宫装,鬓边只簪一支点翠凤钗,虽无华服加身,却更显天然风韵。她伏地行了大礼,哽咽道:“臣女蒙太后垂爱,多年教诲,如今……如今竟要离了太后去了……“
话未说完,泪已坠地,在地面洇出几点深痕。
皇太后手中佛珠一顿,叹道:“好孩子,快起来。你这一去,不过两月便要作新妇了……”
说着竟亲自起身上前搀扶,元春不敢受,忙膝行半步相迎。
皇太后抚着元春的肩头道:“莫哭!难道出了宫就不能见了你嫁的又不是外省人家,日后我传召,你还得进来陪我说说话呢!”
元春闻言,愈发泪如雨下。
这深宫数年,虽说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可皇太后待她竟有些似待孙女一般。那些寒冬里赏的貂鼠手笼,盛夏时赐的冰镇杨梅汤,乃至她偶染风寒时,皇太后遣太医的恩情……桩桩件件涌上心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