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回京(2/2)
那瓣嫣红如血,倒似预示着一场风波将至。
偷香窃玉正逍遥,忽闻旧主返魂招。
……
……
宁荣街附近的一所大宅,正是尤氏与贾蓉的住处。
这宅子虽比不得昔日的宁国府气派,却也雕梁画栋,陈设精美。
此时尤氏正在内室翻检账册,忽听外头婆子高声传报:“荣府的老太太打发人来了!”
尤氏忙整衣相迎,只见林之孝家的满脸堆笑进来道:“给大奶奶道喜了!畅春园传出旨意,要放珍大爷回京了!”
尤氏一时竟怔住了,两行清泪不知不觉滚下腮边,真如久旱逢甘霖一般。
忽听得门口“咣当”一声响,却是贾蓉失手打翻了屏风,一副瞠目结舌、惊恐万状的样子。
林之孝家的见状暗笑,她已听说了贾蓉的荒唐事,见贾蓉登时慌成这般,倒是想留下瞧瞧热闹,然尤氏忙给了她一笔赏银,打发她走了。
待林之孝家的离开,尤氏冷眼瞧着贾蓉,心中既觉解恨又生忧虑。解恨的是,贾蓉在家中作威作福,荒淫无耻,与贾珍的好几个美妾美婢有染,也不将她这个继母放在眼里。如今见他要遭报应,岂不畅快可转念一想,若贾珍知晓了儿子的勾当,只怕……
“蓉儿这是怎么了你父亲回来,倒像是要了你的命似的”
尤氏故意拿帕子掩着嘴角,话里藏着针。
贾蓉强撑着笑道:“母亲说哪里话,儿子这是……这是欢喜过头了。”说着却觉两腿发软,险些跪倒在地。眼前闪过青莲等几个美妾美婢的俏脸,耳中仿佛已经听到父亲的咆哮,身上则仿佛已感受到了鞭笞棍打的痛苦。
尤氏见他这副魂不附体的模样,心中暗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嘴上却道:“既如此,快去预备接风。你父亲在海疆受苦一年,回来后须得好好将养才是。”
贾蓉诺诺连声退下,回到自己屋中便瘫软在了榻上,面如土色,额上冷汗涔涔,连嘴唇都泛了青紫,活似见了勾魂的无常鬼。
尤氏则独坐窗前,望着窗外盛开的海棠出神。恰有一片瓣飘到窗台,她轻轻拈起揉碎,红色汁液染在指尖,倒像极了血渍。
而当贾珍的爱妾青莲得知了消息,正对镜梳妆的她,忽地折断了手中玉簪,望着镜中自己惊慌的眼睛,她忽然觉得,这春日的暖风里渗满了寒意。
正是:
昔日荒唐逞风流,今朝魂飞魄也丢。
不是不报时候到,父子冤家要碰头。
……
……
四月中旬。
正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时节。
这日神京东郊官道上,杨柳堆烟,杏如雪,一队车马踏着满地落英迤逦而来。细看时,正是奉旨查办莱州盐枭周三魁的姜念一行。
这行车马是由山东而来,自莱州府出发,经过昌邑县、青州、济南、德州,出了山东,然后经沧州、天津、通州,来到神京城东郊。
想那两月前离京时,姜念只带着常业、齐剑羽、戴士蛟、蒙雄四人,为隐秘起见,俱是未着官服,悄然而去。
而现在回京,姜念身边少了个常业,常业已在莱州担任新知府,却多了不少人,其中包括了李妍梅一家人、余兰萱一家人。
李妍梅愿意嫁给蒙雄了,此事也得到了李芝益的同意。
而余兰萱要做齐剑羽的妾室,此事也得到了余钟功的允许。齐剑羽乃是正五品的御前三等侍卫,且年仅二十多岁,前途不俗,长得又英武,且亲自救下了余钟功、余兰萱,得到了余兰萱的芳心,就连余钟功这位秀才和私塾先生,都愿让女儿做他的妾室。
至于姜念,此番由胁从盐民中精心挑选了几个人品不坏、体能很好的带回来,可以培训成姜家护卫人员。
“此番出京办差,蒙雄带回一个娇妻,齐剑羽带回一个美妾,我却带回几个壮汉,这一点都不像钦差男主角啊……嗯,下次再出京办差,我也得带美人回来了!”
姜念心中好笑地想着。
这时,姜念掀开车帘,望见了自家新宅的朱漆大门,那檐角飞甍在春日下泛着金光。
姜念望着家门不由怔忡——虽近在咫尺,却因钦差身份,需得先面圣复命方能归家。
“蒙雄,你先回家报讯,报完讯便再赶上来。”
姜念说着解下一个香囊,这是元春的贴身香囊,两月前元春亲自系在他的腰间,内装平安符并一缕青丝。
姜念将香囊递给了蒙雄,让蒙雄还给元春。
蒙雄领命而去,马蹄踏碎一地柳絮。
姜念则整了整官服,带着一行车马继续往神京城方向行去。
此时,姜家新宅内。
元春正与薛宝钗在东耳房里对弈,忽听外头一阵喧哗。
抱琴提着裙角飞奔进来,喘着气道:“奶奶,蒙雄回来了!说大爷已经回京了!”
元春手中的黑玉棋子一顿,双眸先是明光一闪,接着,眼圈却不禁红了。
元春忙召唤蒙雄,薛宝钗则选择了回避。
薛宝钗不比元春,元春已是有夫之妇,且是当家的主母,薛宝钗现在依然还是姑娘,还没有成为姜念的妾室,还不便轻易见外男的,纵然薛宝钗成了姜念的妾室,也不便轻易见外男。
蒙雄将香囊呈给元春,道:“大爷适才从外头经过,因钦差身份,需得先面圣复命方能归家,请奶奶不必挂念。”
元春接过香囊,从中取出了平安符并一缕青丝,看了又看……
薛宝钗则站在了内院的牡丹池边,看着刚凋谢不久的牡丹池,蹲下身捡起两片残留的牡丹瓣,成了皱巴巴的残红,心中暗叹:“元春姐姐与我等着大爷回来,这些牡丹却不等人的。好在,人平安回来才是要紧的,而谢了明年仍会再开。”
想到这里,薛宝钗仿佛发现,眼前的牡丹丛中,有新结的绿萼悄悄探头,似在期盼着姜念的归来,又似在期盼着来年的开。
正是:
朱门深锁待归人,残红犹带旧时香。
不是天公不惜,只缘佳期未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