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 第97章 吕光西征(二)

第97章 吕光西征(二)(2/2)

目录

吕光大喜,说道:“多谢家主相助,吕光感激不尽。此次能得林家支持,西征大业便多了几分胜算。吕光在此承诺,待取得西凉之地,林家之地,秋毫无所犯,保林家周全。林家助我,我必护林家,此乃君子之约,天地可鉴。若日后林家有任何困难,只需派人告知,我吕光定当全力相助。”

二人相谈甚欢,当下便约定妥当。吕光在林家稍作停留期间,与林浩进一步探讨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地理形势以及各方势力的情况。林浩凭借对当地的深入了解,为吕光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情报,不仅详细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政治格局、军事力量分布,还分享了一些与当地部落打交道的经验和技巧。林浩还安排族中几位熟悉西域事务的长者与吕光交流,他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西域秘闻和潜在危机,让吕光对后续的西征计划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思路。

几日后,林家准备妥当,粮草辎重堆积如山,一队经验丰富的向导也已集结完毕。吕光率领大军继续西进,有了林家提供的优质粮草,士兵们吃得饱、体力足,士气高昂。向导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带着大军避开诸多险峻山谷、沼泽泥潭,行军速度大大加快。一路上,吕光不断调整战略,根据向导提供的信息,巧妙地绕过敌军的埋伏,还趁机对一些小股敌军发动突袭,屡屡得胜。每一次胜利,都让士兵们的信心大增,他们对西征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然而,正当吕光在西征之路上顺风顺水之时,朝堂突然传来苻坚准备东征的信号。苻坚一心想要成就千古帝业,认为东晋国力渐弱,正是一举吞并的好时机,遂决定倾全国之力东征。这一决策使得前秦朝廷内部围绕资源分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朝堂之上,支持东征的大臣们慷慨激昂地陈词,强调这是千载难逢的统一天下的机会,错过此次战机,恐再难有如此良机。他们认为东晋此时内忧外患,正是大秦挥师东进、成就霸业的最佳时刻,主张将所有可用资源优先供应给东征大军。而那些担忧西征半途而废的大臣则忧心忡忡,他们指出吕光西征尚未完成,此时削减西征的补给,不仅可能导致西征功亏一篑,还会让西域局势再度陷入混乱,影响大秦的整体战略布局。但在苻坚急于成就帝业的强烈意愿下,支持东征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最终,原本用于支持吕光西征的后勤粮草和军械,被大量调拨到东征前线。前秦朝廷对吕光大军的后勤粮草和军械的补给大打折扣,粮草供应减半,军械维修和补充也变得极为困难。原本承诺的精良武器装备无法按时送达,士兵们手中的兵器逐渐磨损却得不到及时更换。粮草的短缺更是让士兵们时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军心开始出现波动。士兵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担忧此次西征能否继续下去,对未来的前景感到迷茫。

对此,吕光不得不减慢西征的步伐。他深知,没有充足的粮草和军械支持,继续深入无异于自寻死路。吕光紧急召集众将,在营帐中召开军事会议。营帐内气氛凝重,众将面色忧虑,大家都深知局势的严峻。

吕光眉头紧锁,缓缓说道:“如今朝廷补给大减,我军处境艰难。但西征大业半途而废,不仅前功尽弃,更无法向陛下交代。诸位可有良策?”

一位将领起身说道:“将军,要不我们派人回朝,向陛下陈明利害,请求恢复补给?”

吕光摇头道:“陛下心意已决,此时派人回去,恐怕难以改变陛下的决定,反而可能耽误时间。况且陛下如今一心扑在东征上,未必会重视我们的诉求。”

又有将领提议:“那我们在当地征集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吕光沉思片刻后说道:“此地百姓本就生活不易,若强行征集粮草,恐失民心,况且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还需另想办法。一旦失去民心,我们在西域将寸步难行,后续的治理也会困难重重。”

这时,一位谋士起身说道:“将军,我们可尝试与周边一些中立的部落进行贸易,用我们现有的物资换取粮草和军械。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士兵进行小规模的屯田,在当地种植一些速生的粮食作物,以缓解粮草压力。”

吕光听后,微微点头:“此计可行,但贸易一事,需谨慎行事,确保交易公平,不可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屯田之事,即刻安排下去,让士兵们在不影响行军作战的前提下,尽快开展。”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吕光最终决定,不再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而是和西域各国进行对峙,以观局势的变化。他一方面加强与周边中立势力的联系,积极开展贸易活动,努力改善补给状况;另一方面,组织士兵屯田,训练士兵在困境中生存和作战的能力。同时,他密切关注着朝堂和西域各方的动态,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推进西征大业。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中,唯有审时度势,沉稳应对,才能带领大军走出困境,实现最终的目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