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民间新况:解融合之阻(1/2)
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雨水抽打在陶毅脸上,这寒冷的感觉就如同他内心翻涌的不安。
在闪烁的火把光下,他几乎看不清那些蜷缩在一起的身影,他们的脸被阴影遮住,他们的低语声随着不安的风传来,好似窃窃的威胁。
他的心沉了下去。
他苦心促成的脆弱和平,以及在不同文化间精心搭建的桥梁,似乎都摇摇欲坠。
帝国的重担压在他身上,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责任感。
“陛下,小心。”一名卫兵压低声音说道,他的声音因担忧而紧绷。
黑暗中似乎弥漫着一种明显的紧张气氛。
陶毅点了点头,这个动作在黑暗中无人察觉。
他继续向前走去,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祥的预感,靴子下泥浆的扑哧声与他的心跳声形成了一种病态的呼应。
他能闻到潮湿的泥土味、闪烁火把的烟火味,还有一种奇怪的金属味刺痛着他的鼻孔。
当他走近时,那些低语声汇成了不满的抱怨,还不时夹杂着愤怒的爆发。
他看到一张张因怀疑和怨恨而扭曲的脸,在火把闪烁的光芒中,一双双眼睛闪烁着敌意的光。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未经驯服的原始能量,让他后颈的毛发都竖了起来。
这一幕与几周前他所受到的热情欢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他开始讲话,在这暴风雨的夜晚,他的声音就像一盏稳定的明灯。
“我来倾听你们的担忧。”他说道,强装出一副他并未感受到的镇定。
他听着,目光扫视着那些焦虑的面孔,他们倾诉着自己的恐惧。
那些关于文化被抹杀、传统丢失、被迫接受外来生活方式的扭曲故事,在夜空中蔓延开来。
都是谎言,全是那些妄图从纷争中获利的人编造的谎言。
一股疲惫感向他袭来。
这并非他所预想的胜利。
一位妇女走上前来,摇曳的橙色火光映照着她的脸。
她是村里的老师,眼中闪烁着岁月沉淀的智慧。
她开口说话,声音清晰而坚定,穿透了恐惧的迷雾。
她证实了陶毅的话,为文化交流的益处作证,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不移的信念。
慢慢地,犹豫地,形势开始转变。
愤怒的眼中疑虑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希望。
接着,人群中传来一个粗哑的声音,打破了这脆弱的休战局面。
一个魁梧的马贩子涨红着脸,怒气冲冲地走上前来。
“说得好听,陛下,”他讥讽道,“但物价飞涨怎么办?您那美妙的‘文化交流’能让我们有饭吃吗?”他疯狂地比划着,声音中充满了嘲讽。
“还是只会让那些有钱人的腰包更鼓?”人群再次骚动起来,马贩子的话重新点燃了他们的焦虑。
陶毅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己的frtration(此处原文可能有误,推测为“frtration”,意为“沮丧、挫败感”)。
他摆出事实、数据,举例说明文化交流如何促进贸易、稳定物价。
他描绘了一幅繁荣未来的图景,一个建立在合作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未来。
他的话语尖锐而精准,戳穿了马贩子的虚张声势。
马贩子的嚣张气焰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勉强的尊重。
他环顾四周,此时人群安静了下来,他们的脸上也流露出与他一样的不确定。
他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气氛有了变化,紧张感稍有缓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