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元朝战争史 > 第131章 漕运维艰:修河困局

第131章 漕运维艰:修河困局(1/2)

目录

“陛下,”那官员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是一条湿冷的蛇,蜿蜒着钻进陶毅的耳朵,“淮安府附近有一段河堤……已经塌陷了十余丈!若不及时修缮,恐酿大祸啊!”

陶毅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焦躁,沉声问道:“可有人员伤亡?”

“回陛下,万幸,发现及时,暂无人员伤亡。只是……只是……”官员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陶毅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怒意。

“只是……那一段河堤,是豆腐渣工程啊!”官员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实情。

豆腐渣工程?!

陶毅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紧紧握住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带来一阵刺痛。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可是在元朝,不是现代!

豆腐渣工程,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草菅人命!

“走,去看看!”陶毅的声音冷冽如冰,他大步流星地朝河堤走去,江瑶紧随其后。

狂风裹挟着细碎的雨点,狠狠地抽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阴沉的天空仿佛一张巨大的黑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陶毅站在塌陷的河堤前,眼前的一切触目惊心。

原本坚固的河堤,如今只剩下一堆残破的土石,混杂着腐朽的木料,散落在浑浊的河水中。

河水汹涌地冲击着缺口,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一头择人而噬的猛兽。

他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石,轻轻一捏,那石头便化作了粉末,从指缝间簌簌落下。

他的心,也随着这粉末,一点点沉入了谷底。

“这……这简直就是谋财害命!”江瑶的声音微微颤抖,

陶毅没有说话,他缓缓闭上眼睛,启动了“历史洞察之眼”。

一阵眩晕感袭来,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古代的能工巧匠们,是如何利用巧妙的设计和坚固的材料,修建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河堤;又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疏浚河道,引水灌溉,造福百姓……

他看到了古人修筑都江堰的智慧,看到了他们开凿灵渠的魄力,看到了他们治理黄河的决心……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

他看到了希望。

“呼……”陶毅缓缓睁开眼睛,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眩晕感渐渐消退,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陛下,可有对策?”江瑶关切地问道。

陶毅点了点头,他指着远处的河道,缓缓说道:“我需要王大人,立刻解决资金问题。”

“陛下,这……这恐怕有些困难啊!”王大人捻着胡须,一脸为难,“国库空虚,实在拨不出这么多银子来修缮运河啊!”

王大人是朝中少有的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并非贪图私利,而是确实为国库担忧。

陶毅看着王大人,他知道王大人说的是实话。

元朝连年征战,国库早已捉襟见肘。

想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修缮运河,确实是难上加难。

“王大人,我明白你的难处。”陶毅缓缓说道,“但是,运河乃是国之命脉,漕运畅通,关乎国计民生,此事刻不容缓啊!”

“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王大人依旧愁眉不展。

陶毅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王大人,我记得,之前查抄了不少贪官污吏的家产,可否从中拨出一部分,用于运河修缮?”

王大人一愣,随即“陛下圣明!此法甚妙!那些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罪该万死!用他们的不义之财来修缮运河,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陶毅微微一笑至少,能支撑到新的资金来源出现吧?

“李达兄弟,运河修缮,事关重大,还望你能鼎力相助啊!”陶毅站在李达面前,诚恳地说道。

李达是当地漕运帮派的头目,手下有数千名漕工。

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召集人手修缮运河,将会事半功倍。

李达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犹豫。

“陶大人,这……这修运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我们这些漕工,都是靠水吃饭的。这要是都去修运河了,那漕运怎么办?兄弟们吃什么?”

“李达兄弟,你的顾虑,我明白。”陶毅耐心地解释道,“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运河不修,河道淤塞,漕运受阻,你们的日子,会好过吗?”

李达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运河不畅,对他们这些漕工来说,意味着什么。

“陶大人说的,倒也是实话。只是……”李达还是有些犹豫。

“李达大哥,”江瑶上前一步,温婉的声音,如春风拂面,“运河修缮,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可以分批次,分阶段地进行。既保证漕运的正常运转,又能逐步修复河道。而且,修缮运河,不仅是为了朝廷,也是为了你们自己啊!”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想想,运河修好之后,河道畅通无阻,漕运效率大大提高,你们的收入,岂不是也会水涨船高?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李达听了江瑶的话,他沉思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