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流血的帝国 > 第82章 滑落

第82章 滑落(1/1)

目录

第82章滑落

韩信在府中也听闻了城中沸腾之声,正在满腹狐疑之中。萧何的来访盛邀自己一起去进宫朝贺,倒让自己有些为难了。一来丞相的面子不能不给,二来萧何来邀自己,说得也很透彻,如今借庆祝前方战事胜利缓和一下与帝后之间已经很紧张的关系是恰如其分,再好不过。再者,韩信对前方大胜依然心生疑虑,自己不是几日前才见过陈豨的信使,信中描述的战局应该是对陈豨有利,就是陈豨再不会打仗也不至于几日之后便一败涂地啊。所以他想借着这次朝贺进宫去探个虚实,然后再做是否继续实施计划的打算。

所以他便不顾蒯彻在旁一再摇头暗示莫出府门的动作,欣然应萧何之邀,登上马车,去了长乐宫。

在宫门外,韩信见几乎没有臣僚们坐的马车、牛车停与周边,很是奇怪:怎么无人来朝贺啊?萧何被其一问,不仅没法答出,反倒急中生智道:大家哪里比得你,早就进宫朝贺过了。说着,还叹了口气道:如今来邀你,落在了他人朝贺的后头,不知皇后会不会怪罪与你我呢。

韩信听了,不禁激起一股傲意道:你我又不是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哪里有他们来的乖巧,如今来朝贺便是一番赤诚之意,还分什么早晚。丞相,你我这就进去也就是了。

萧何忙点头称是,与韩信一起进得宫去,还未至前殿,萧何便找了个要如厕的理由,闪进侧门。韩信只得站在殿外的栏轩处百无聊奈等一等萧何,可是有一会了,萧何仍未前来,韩信有些焦躁,前思后想,猛然觉得似有蹊跷,便忙掉头要出宫门,宫门早已关上,不知何时起自己的眼前也出现了层层甲兵,手持弓弩对着自己。

大事已去了,韩信只感觉像是坠入了深渊,再也不能爬上来。面对这些黑压压的军队,他怆然一笑:我手无寸铁,何须兴师动众这么些人呢。

此时韩信内心雪亮地明白:出卖自己的萧何早已无影无踪,那必是他和吕后一起合谋了自己。一个是他心中确认为宽厚仁和的长者,一个不过是深锁宫中的妇人,居然合谋了他。想想他倒哑然失笑了,自己从不曾在万千大军中受人束缚,倒是打下江山之后,一而再地不是被刘邦用两个力士就给绑了来长安,便是今日被自己最信任之人骗进了宫中,自己真是太容易上那夫妻二人的当了。天命啊天命,韩信仰天长笑,被蜂拥而上的甲兵缚住推进长乐宫的钟室。

两日之后,韩信意欲谋反的罪名昭告天下,被夷三族。帝国最闪亮的一颗将星就这样陨落长河。他的身后留下了宋人司马光在煌煌巨著资治通鉴中的哀叹、惋惜和自作。居功自傲,讨价还价,抗命不遵这些是君臣间产生裂痕的因子,韩信统统都有,又岂能不会演变成身败名裂的最终结果呢。

斯者已逝千年,但是他的与项羽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背水一战成为千古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者,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害怕、妥协、恐惧,恰恰化被动为主动,逼迫另一个自己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完成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功业。

还在北方前线正在与陈豨进行最后决战的刘邦,收到了吕后亲自写来的关于韩信准备聚众谋反攻打长乐宫,已被自己设计拿下,夷平三族的书信。

刘邦看完这封言语并不冗长,措辞也是言简意赅,一望便知是吕后风格的书信之后,不禁摇头苦笑,心情非常的复杂。他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当年完全出乎大家所料而被自己拜为大将军的韩信。在高高的大将军坛上初为三军统帅的韩信,年轻、羞涩而紧张,坛下诸将也尽是不服之色。可是正式设坛拜将之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韩信立即就率领大军将一代名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没费多大周折便能还定三秦让包括樊哙和卢绾这两个牢骚和意见最大的兄弟在内的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与自己分兵之后向北擒获魏王豹,夺取代国、灭了赵国,胁迫燕国,继而又东征齐国最后领兵向南与自己一起在垓下合击项羽,逼得项羽乌江自刎。行军打仗可谓是如水银泻地,冠绝无二;兵锋所指,莫不拔其旗、破其城,不到两年的光景,便为自己得了三分有二的天下。不过也是这个韩信,有了军队得了齐地,便冲自己要齐王的大印,着实的可恨。若不是自己及时赶到他在齐地的中军大帐收回兵符,还不知道这个韩信将来会怎样的拥兵自立,和自己要如何的讨价还价。

因为韩信已死,所以此时的刘邦也对自己屡次失信与韩信略有自责,当初说好的齐王也罢,楚王也罢,都不过是叫韩信多多为自己打几个胜仗、击败项羽而封的王,仗打完了,便只有那个无兵无权、有名无实的淮阴侯才是真的。从心底里,他对韩信从来就没有放心过,又怎么能让其真正为自己的帝国镇守、守护一方呢?

韩信,如今你死了,我方心安了。刘邦在内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对于韩信的生死总是在举棋不定的刘邦,这回因为吕后快刀斩乱麻式的处理方式,倒让他终于彻底轻松解脱了,虽然从情感上,他觉得挺可惜,但是理智上他不得不认为自己的妻子做得无比正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