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妻儿(1/1)
第49章妻儿
刘邦奔至东堩却没遭遇到韩王信的主力,韩王信拥着自己所立的赵王赵利往北退去,只有一小股还来不及退却的残敌被刘邦大军痛快淋漓的歼灭。
也不敢再往北过分深入的刘邦,便决定班师回朝。
高祖九年,离开长安已经很久的刘邦,率领他的大军又踏上了返回朝都的路途。
六月,已值初夏。吕后和太子刘盈率领长安的文武百官在灞桥边恭迎风尘仆仆的陛下刘邦的归来。
即将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刘邦的心情总体上还是比较舒畅,回师的路上,他就已经收到了朝中大臣的恭贺凯旋回师的奏章,特别是他最关心的梁王、淮南王、长沙王、燕王等异姓王的奏章,也无不对此次征讨叛逆韩王信大获全胜而大奉溢美之词,却都只字未提北征匈奴。显然谁也不敢他的伤口上撒盐,一切都只能捡能说的说,好听的说。这让刘邦北征匈奴所遇到的挫折渐渐抛却脑后。
只有淮阴候韩信依旧沉默着,似乎刘邦的出兵北上,与己毫无关联。没有任何奏章也没有任何态度。也不知为何越是临近长安,刘邦就越想看到韩信的上表启奏的贺章,可是每日里都未曾接到。吕后安排的暗中监视韩信的人密奏说,淮阴侯一直紧闭府门很少出门,在家中也不过是整日里唉声叹气,没有什么其他异常行为。可是韩信这样与众人截然不同、郁郁寡欢连个贺章都懒得呈上的行为,就像一粒沙吹进了刘邦的眼睛里,揉又揉不得,拂又拂不去。
远远看到刘邦的銮仗之后,吕后便命恭迎圣驾的鼓乐震天大噪响动起来,由曾经的旧秦博士现在的太子太傅叔孙通按照儒学里的迎接天子礼仪铺陈开来,场面甚是宏大。由一千名盔甲鲜明的站殿侍卫持五色天子旗幡分列黄土铺就而成的道旁,侍卫后面是身穿宽袖长服的鼓乐手和头戴高冠的敲编钟乐者按照五色音律,煌煌敲奏。
刘邦的大军也停止前行,前军分列开来,闪出一条道,供天子刘邦的车辇缓缓前行,直至吕后面前。刘邦从车辇上下来,吕后率领众臣全部跪下,大声道:恭贺陛下凯旋而归。这时刘邦身旁的侍从唱礼道:皇帝为皇后、太子、丞相、列侯起。众人按礼仪叩首完起身后,侍从又唱礼:敬谢行礼。
刘邦疾走两步,拉住了已大半年未见的吕后的手仔细端详。吕后高髻云鬟头戴金黄色凤冠,在阳光下更是耀眼夺目。身着红色偏暗滚边为金线细密缝制的皇后朝服,腰身系着金丝涤带。吕后已是四旬开外,虽然贵为皇后,在深宫可以贵养,但是因为在长期的战乱中流离,眼角上已呈现出多条鱼尾之纹,尽管有脂粉遮挡,面颊上还是露出了暗黄之色。唯有那两眼略微一眯时便迸发出的刚毅之神色从未改变。
刘邦对自己的这位正妻从来是礼敬有加。因为皇后吕雉在自己无论还是一个小小亭长或者亡命与芒砀山的艰苦患难岁月中不仅对自己不离不弃赡养高堂抚育幼子还曾经到处宣传自己有帝王之气,别人在芒砀山里找不到他,只有她进芒砀山里就能看到有一团紫云之气,每每一到紫云之气下便能见到自己。其实刘邦很清楚,这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编织的一个造势骗局,以此笼络住人心涣散的造反团队。这等莫大的宣传造势大功,岂能相忘。况且,在关键时刻吕雉显示出的刚毅果决,连刘邦自己都自叹不如,所以敬爱之下,刘邦对吕雉还有几分敬畏。
刘邦深情地看着吕雉柔声道:朕不在长安,皇后在内廷辛劳操持,主议大政。这半年来,又增几分憔悴之色,需爱怜凤体。国事自有萧何丞相等臣公细细办理,不要太过忧心。
吕后也有些心疼地端详着刘邦。对于自己的丈夫,她常常是爱怨交加。虽然从妻子的角度来说,丈夫一贯爱沾花惹草的痞性自成汉王进而更为一朝开国之帝后更是不可收拾,她已经由愤怒变得麻木了,只是看到从前方发回的诏令中看到刘邦又纳封了一个叫唐山夫人,而且还来路不明,弄不好又是一个类似戚夫人那样的骚狐狸坯子,这让自己在宫中还是生了好半天的闷气。可是如今自己的丈夫已是一朝之帝,自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因而这种深深的妒意只能埋藏在心底。牢牢地抓住权柄,帮助自己的丈夫治国即是治家,控制住朝政,将来让自己的儿子刘盈顺利接班继承大统,这是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其他的事都是次要的事。
吕后迎着刘邦的目光,轻声但却颇有几分分量道:陛下不辞劳苦,驱兵千里,为国扫清逆贼、切除边患,更须保重龙体,声色酒气自当远之。
刘邦知道这是吕后在不动声色地批评他又在外胡乱玩女人了,有些羞惭。正不知如何回答,正好看到儿子刘盈在吕后的身后,便忙说道:盈儿过来,让朕好好看看你。政务、学业可有长进了?
纤弱、白净的刘盈只好从母亲身后出列,有些惧怕地悉悉索索地站到父亲身前,深深施一大礼道:孩儿拜见父皇。
刘邦威严地点了点头,内心里却忍不住叹了口气。眼前的太子比半年前似乎又长高了些,只是还那么瘦弱,性格上也还是那么怯懦。他不禁在内心发愁:自己万年之后的天下,刘盈能抓得牢吗?他能管得了那些与自己曾经共谋天下、共取天下的老弟兄们吗?
一旁的吕后能从刘邦的一个眼神便能读懂自己丈夫的心思。她不想让刘邦对刘盈有任何的迟疑和否定,便对刘盈道:盈儿,你父皇大军还都,一路风尘仆仆,鞍马劳顿,我们就快快迎你父皇摆驾回宫,憩养龙体吧。
刘邦的愁绪被打断,众臣跟随刘邦的车辇之后摆驾回到长安的安乐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