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故都情缘 > *016 背夫招夫

*016 背夫招夫(1/1)

目录

飞驰的列车穿过城市、乡村、群山、河流向深圳驶去。吴老师坐在卧铺车窗前,望着玻璃窗外迅速变化的一幅幅景象,心中泛起涟漪,外面闪动的影像如同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在她的脑海里形成冲击波。没来深圳前听了丈夫的话后,她还为孟华打抱不平,可是私窥了那一幕后,孟华美好印象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真的,事情怎么会是这样!她现在茫然不知该说什么了。

吴老师闭上了眼睛停止思索,突然从车厢那边传来一阵又一阵年轻人嘻戏哄笑的声音将她惊醒,她微微睜开了眼,眼光从眼镜片向外张望过去,车厢里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是啊,世界就是年轻人的世界,她感到自己慢慢步入老年人的行列,这种与年轻人的距离感越来越大。就说学校里的年轻女教师也跟自己年轻时大不一样,温良恭俭让的淑女变成时尚张扬的白领,耳里花边新闻还少吗?当然现在社会将它都归为个人隐私,人们也变得宽容多了很少有人专门关注它。吴老师一会儿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段事,王工去东北搞新产品测绘设计,半年多时间自己有时也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天天盼着丈夫早日归来!是啊,都是女人将心比心,孟华这几年了也实在不容易,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大海尽早调回来,一切都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到了深圳大海自然跑前跑后,帮助王工热忱接待。大海是个大块头的中年男子汉,长得壮壮实实,见人不太会说话,慈眉善眼一看就是个憨厚老实人。大海的父母和孟华的父母老家都是河南黄泛区的,当年抗日战争时跟他们的父母逃难来到故都古城,两家称得上世交,大海上中学时母亲因病去世,大海的父亲没有再娶父子俩一起过活,相对经济条件要好些。孟华家就差多了,孟华的父亲一人要养活好多人,所以大海家常要帮衬孟华家一些,大海和孟华从小相好双方老人都有此意,两家一直按亲戚来处。谁知大海孟华婚后,大海的父亲又得了偏瘫病病退在家,因为双方家庭的拖累大海孟华家的经济一直过得比较拮据。

大海平时除了上班,三家的杂事出力事基本都靠大海来办,大海也任劳任怨脾气好事情都能捋顺。工厂倒闭后大海孟华都下岗,靠那点下岗的低保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大海就到外面积极找工作,在厂时大海是一名有技术的钳工,当时内地国企倒闭不景气的多,在社会上找的都是些不大的私人企业,大海总感到工作不顺心力量无处发挥。这倒还可以将就,就是工资太低,孟华也没找到正式工作,那段时间可真难过。这时王工从深圳来信要大海过去,工资是当地的三倍,大海一下子动了心,可是想到家里这一摊子事全推给孟华于心不忍,再说中年夫妻也不想两地分居,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和孟华反复商量之后只好离家别妻远走深圳。

吴老师见到王工没几天,就催问大海调回老家工作的事定得如何,王工告诉她大海基本确定了,他搞维修服务还可以,目前公司正在物色一个既懂销售又懂技术的主管和大海一起工作,这个人一旦确定马上就可以成行。听了以后吴老师才算放下心来,又悄声问起丈夫说你原先讲的大海在这儿有个相好,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工说我一天忙无此闲心,也是听别人说的,咳,年轻人这些事我从不关心,有空我给妳指指看。

吴老师见到了这个女人叫朱干妹,四川人长相太一般,个子不高身体很结实,就是我们那儿人说的墩墩个。吴老师感到好奇,你说大海那么一个老实人,怎么会跟眼前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女人产生了瓜葛呢。于是那段在深圳的时间,吴老师从多方面了解了一下情况,众人一口同声赞扬朱干妹是一个好女人,噢,原来他(她)们的事情是这样的。

这事还得从朱干妹来深圳之前的事说起。朱干妹的老家在四川南充一个半山半丘陵的农村,她的家乡由于地形的条件居住比较分散,一家人住一坨一个村子分布得星星点点,不像北方农村村子居住集中。这样的生存地理环境多少也造成了人的性格特征,朱干妹小学没上完就缀学了。据她讲自己从小家庭生活都比较苦,其实何止她改革开放前中国广大农村生活都很贫穷,一直到她十九岁出嫁因为从小营养不良,长得干瘦干瘦的像根麻杆,所以父母就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干妹。以后她嫁到丈夫家生了一个儿子后身体才粗壮起来,别看干妹个不高,干起活来却一个顶俩,一是勤劳每天手脚不停,二是特别能吃苦。那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实行,干妹家分有十亩地一半水稻地一半旱坡地,全家人住在山坡中的一块平台上,其他村里人与她家差不多各家单独分散居住,但相隔并不太远。干妹的丈夫叫牛三兄弟三人已经分家,父母跟牛三生活,牛三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本分人,从干妹过门来夫妻感情很好。地里的事靠牛三和公公,婆婆主要在家做饭,而干妹一天到晚的主要工作是三件事:房屋旁盖了一溜猪圈养了七八头猪;家前的平坝院子喂了二三十只鸡;坡下河塘养了一大群鸭子。这样的喂养规模都是干妹到牛三家以后搞起来的,每天从早忙到晚,不是“囉……囉……囉……”喂猪,就是“叽……叽……叽……”喂鸡,又是“吖……吖……吖……”喂鸭。村里没有一家喂养的东西比得过干妹,每年就靠出售这几样东西收入一笔钱,所以家里的生活好起来,一家人日子过得其乐融融。村里人都说:干妹能干!生了孩子后干妹身体也发福起来,村里人又说:干妹有旺夫相!干妹的性格天生乐观,对人对事十分质朴直白,心里话是存不住的,对乡亲不管老少都很热情。干妹说一天见不到几个人,整天都是和鸡猪鸭打交道,见了外人能不亲热吗?干妹对她养的这群活物有的还起了个名字,一个人没事就真的是对鸡鸭同语,每天这样忙忙碌碌倒也很有乐趣。

不久农村出现了外出打工潮,村里人或近或远出去打工。牛三也在同村人的相邀下外出作工去了,但他没有去外省,就在省内的一个城市建筑公司干活。谁知干了不到两年,一次意外他从很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当时人几乎没命了,经过抢救总算把命夺回来,由于脊椎骨的损伤造成高位截瘫成了一个残疾人。这个打击几乎一下子将干妹家击跨,那段时间几个人神经要崩溃实在受不了,好长时间陷入极度的痛苦中,经济上也拖垮了全家。农民工打工潮是中国当代极具特色的社会变迁大潮,上亿的农民工从农村涌向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刚开始一切制度很不完善,根本没有合同保险意识。牛三所在的建筑公司将活承包给建筑队,建筑队又招聘了一批农民工,没有任何劳动合同。牛三出事后尽管干妹和公公到处找人也没有什么结果,医疗费象征性地给了一些后就再无人管了,为了看病家中将以前积蓄花尽还借了别人的债。牛三被坐上轮椅推回了家,开始干妹每日以泪洗面悲伤已极,但事已成此无法面对也得面对,一家人慢慢平静下来接受了这个现实继续生活下去。公公下田干活干妹仍作她的事,在这场事变中对干妹的打击最大,好在干妹心地善良,对残疾的丈夫照顾不错多少还温暖着全家人的心。丈夫牛三和公婆也是农村厚道人,时间一长首先是他们感到心中不安,干妹才二十多岁,能让一个年轻的女人这样守着一个残疾人过一辈子吗?他们几人一致觉得既委屈了干妹也实在没有必要,儿子已经四岁多,所以决定劝干妹另改嫁只将儿子留在家就可以了,可是干妹坚决不答应说:“我活是牛家人死是牛家鬼,作人得有良心,我一辈子不嫁。”几年时间就这么僵持住,中间经过家人和族中亲友劝说,干妹宣布了一个决定:我要照顾牛三一辈子,如果你们硬劝我,我就跟牛三一起再招一个男人好了!”

这在当地一时成了十里八乡的一件新闻,人心总是向善的都称赞干妹这样的女人了不起,省内的新闻媒体还采访报道过这件事。当然舆论是赞扬同情的,可是实际生活中真会有一个男人与干妹结伴支撑起这个家庭吗?不能说世界之大就没有,但目前来说还没找到。又过了一两年儿子大了许多,公公婆婆对干妹说,家里有我俩呢,不行妳也出去打打工换个环境,干妹说:“出去打工给家里挣点钱也好,不管走到哪里我的心我的条件永远不变,能找到这样的人更好,找不到我永远不会嫁人!”

干妹跟老乡来到广东也转了几个地方,她一无文化二无技术又缺乏接触社会的经验,结果干活不少挣钱不多。后来来到深圳关外一个小镇上在一家四川饭馆作工,老板因为生意兴旺要招七八个服务员,干妹也去报了名。老板也是四川人心肠不坏,可是饭店服务员总要挑些年轻点长相可以的吧,现在行行都有潜规则明里不说暗里照作,一看干妹外貌不够格本有心不招她,后来听说了干妹的情况就留下了干妹。老板问她愿不愿意作洗碗工,干妹说干什么都可以,于是就在厨房作了洗碗工。

大海他们公司就在这个小镇上。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刘经理是从北京某大学毕业的,在校时就和一位女同学好上了,相恋四年毕业后双双来到深圳。刘经理到深圳后任职大海公司作了一名部门经理,女友在深圳另一家公司上班,一年多后两人分道扬镳了。刘经理倒是恋着对方,多方设法要维持这么长的感情,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女方抛弃了刘经理找了位老板级的人物。这件事对刘经理心灵伤害很大,所以他在自己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工作中,特别看重的是人的品质品德。有一天晚上无事,刘经理和几位同事去了干妹那家四川饭馆吃饭,几个人边喝啤酒边聊天,喝到兴浓处几个人说起了个人感情的事,这下触动了刘经理的伤怀,他不无感慨道:“红楼梦中曹雪芹说:夫妻本为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真是道出了世态炎凉,可那也是有其始无其终罢了。可现在倒好女人水性扬花的多,真情实意的少,现在不是有难飞而是:夫妻本为同命鸟,见了高枝就先飞。唉,可叹,可叹……”

同事中有一位是四川籍人,常来这家四川饭馆吃饭,跟老板和许多员工都认识,他就把干妹的事说给刘经理听,听后刘经理从悲哀状态中惊醒,睜眼问道:“世上真有此事,当真?!”那位同事回答:“确有其人,不信叫来当面问。”刘经理大受感动,就让老板将干妹叫来,干妹到酒桌旁当然没说她家的事。只是那位四川籍的同事和老板与干妹谈些有关家乡的其它闲话,其他人在一旁听,回去后大家着实把这位普通四川女人称赞了一番。没过几个月,由于管理女工宿舍楼事务的一个女工走掉了,刘经理想起了干妹,让那位四川籍同事问一下干妹愿不愿意到公司来接替这份工作。干妹当然愿意,于是就来到了公司上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