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新店营业(1/1)
看完原来超市的地方干妹回到她的饭馆心里还砰砰地跳,她是既惊又喜,本想立刻把能栓叫出来说,可是看见他正在厨房忙着给顾客炒菜,就只好耐着性子等他闲下来再说。虽然上次去寒窑参观回来吃饭,吴老师她们劝她先买房子彻底在城里安顿好之后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但是她和能栓在哪个先哪个后的问题上一直还是在纠结。现在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了面前,这不能不让干妹动了心,虽然她理论上说不出道理,但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她心里很明白。
瞅着晚上顾客少一些的机会,干妹到厨房把能栓拉了出来,她神秘兮兮地把他往外拉,能栓奇怪地问:“啥子事嘛?”
干妹只说是一件大事,就把他领到了超市空荡荡的大房内,这才一五一十把公园蒋师傅他们想把这个地方租给他们告诉了能栓。能栓听后当然也是又惊又喜,他在饭馆行业干了这么多年,当然知道经营规模的大小跟营业面积的大小是直接划等号的,如果规模大经营得好利润是可观的。不过开始的经营风险也是十分高的,凭着他们现在的实力能拿得下来吗?干妹说了之后看见能栓半天没有表态,她有点急着说:“你敢不敢敢呢?”
“妳的意思呢?”
“我说没有胆子成不了大事,咱们就豁出来大干一场怎么样!”
“哦……”
能栓到底比干妹作事谨慎得多,他说出了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是如果我们接了手想怎么经营,根据他的想法还是经营川菜炒菜,不担风险高恐怕也跟不上市场的形势。改革开放不久,全国南北的餐饮市场刮起了火锅风,当然其中以四川重庆火锅最有名,,能栓想如果干就在这儿开个火锅店生意一定会好。干妹虽然认为他的这个想法对,可是已经经营这么长时间的川菜饭馆丢了也多少有些可惜。这时能栓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告诉干妹能不能跟公园经营办说一下,把现在的地方还租给他们,两边各开各的炒菜和火锅两不误,这样也减少起步的风险。
干妹答应她可以跟蒋师傅他们要求,不过她说:“好家伙!两个店还有公园的中午餐,咱们忙得过来吗?”
能栓说:“”咱们现在的店不是也雇了四个人吗?只要开我去四川找咱们作餐饮的老乡,妳怕找不到人吗?厨师外地请,服务人员当地招,这没有什么。”
人员好解决,那么资金怎么办?开饭馆两年多,干妹一家辛勤工作省吃俭用是攒了二十多万元,可是他俩对着空房子再三估算,新店开张怎么都得五十万元,这不够的钱去哪儿找?两个人说来说去,最后干妹说:“能栓,既然咱们想干就不要说那么多了,经营办我去说,钱的事我找几个朋友说说,如果能借或者人家愿意入股都行。”
能栓说:“这些事得靠妳了,以后经营干活我出大力。”
两个人初步说好,干妹这几天就活动起来。
她找到蒋师傅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为了减少经营风险,希望租下新地方的同时,把原来“干妹川菜饭馆”的租赁合同继续保持。二是她准备把新租的地方来开火锅店,这样门面装修、设备添置等得一大笔投资,所以开始经营资金周转一定困难,所以在两年时间内新地方的租金能不能每月交一次。以后经营成功了再按公园的规定,提前交完下一年全年的租金。
由于干妹给公园供应中午餐都快一年,她的品行和服务得到公园上下职工的好评,所以蒋师傅跟大家商量时也没有多费口舌,公园就同意了她的要求。
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干妹就开始筹划资金的事。孟华最先问了干妹的态度,她表示大力支持,因为她家刚买了房子,现在每月还得还房贷,干妹坚决不让她出钱。孟华把钟铃和吴老师叫来,大家商量后说再加上丽娜干脆咱们一齐投资入股算了。吴老师家庭现在三个人全挣钱经济条件最好,她拿了十五万元,钟铃和丽娜各出五万,孟华说多少也要出些大家都不同意,说妳以后在经营上多帮忙给妳一个干股也应该。这样加上这几年干妹攒的钱,资金问题也基本解决了。
能栓看两个条件基本满足,他和干妹商量后就急忙回四川老家找厨师去了。干妹说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在故都都受欢迎,去了四川老家不行再去重庆一趟,既要请来懂火锅的人才,你也深入去学习一下以后自己好经营。能栓走后干妹每天工作更忙了,既要管家又要开店,一天就跟打仗的一样。
一个多月后能栓带着三位有经验的火锅师傅回来了,他本人还去重庆一家有名的火锅店实习了半个月。回来后能栓他们开始找人搞装修买设备添桌椅,又忙碌三个月,新的火锅店终于要开张营业了。关于火锅店的名称,干妹让能栓起个好名字,能栓说:“还起什么,就叫‘干妹火锅店’,过去村里人说妳有‘旺夫相’,看来咱们的火锅店以后生意一定不错。”
干妹笑着说:“我憨不粗粗的,咋成了咱们生意的招牌!”
这次火锅店开业可跟上次饭馆开张大不相同,上次干妹去请别人,遭到不少人的嘲笑,这次众宾客挤满大厅,公园的、周围街道商户、社会有关业务方面的单位……都来了,吴老师几个人早早就来火锅店帮忙招待。开张免不了火锅招待,大家吃得满头大汗,都祝贺火锅店生意兴旺!
一开始经营干妹和能栓始终坚持物美价廉的路线,加之服务态度好,公园附近又人流如织看来过去的担心是多余的,半年后开始赢利,不仅是干妹和能栓还有吴老师几个股东,大家皆大欢喜!
又过了半年时间,公园现在的工会主席不但没有调走,公园的领导职位作的调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马副主任因病休了,蒋师傅当上了公园的副主任,何丽华调到经营办公室当负责人,从文化旅游开发区的其它单位调来了一位会计。何丽华终于当上了部门的头头,她兴冲冲来到经营办上班,办公室其他人一时还难于适应她的领导,孟华心中自然郁闷。
孟华每天早上从高新区那边赶来上班,下班后又往家里赶,母亲身体不好跟随她家住,父亲留在弟弟那边帮忙。大海在公司整天都是忙,所以孟华回家就忙家务活,一天忙下来也感到累。一天大海回家吃饭时给孟华说了一件事,他们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最近又招聘了许多年轻职工,后勤部工作量加大准备招聘两名工作人员。条件是女同志能管好后勤生活的繁杂事务,年龄在四十岁以下都可以。孟华一听有点心动,她就与大海商量起来,她说能到公司来干省了每天路上跑的时间,小明正上初中需要督促,爸妈以后年龄越来越大也得人照顾,离家近了上班我才好搞好家务事。可是我是一个工人,虽说年龄离人家的要求上限还差两岁,但年龄毕竟偏大,不知招聘得上?
大海就说:“不行我先给妳报个名吧,能招聘上更好,招聘不上妳还在公园上班。”
没过半个月经过面试,孟华招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