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分道扬镳(1/1)
包座战役胜利之后,张城给统帅和军委送捷报,很快就接到中革军委的回电,电文中除了对少纵的胜利表示嘉奖之外,还通报了一则坏消息。??
历史大势滔滔,张帼滔果如统帅、张城所料,仍然按原来历史那般统兵南下了,张城浏览完中央的电文后,心情感到无比沉重。
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最后还是选择了分道扬镳,统帅决定由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张帼滔则带领四方面军南下,并提出了“赤化全川”的口号。
如此看来,一个人的作用还是渺小的,虽然张城已经为北上打通了道路,并且还拿出了陕北存有红军的实在证据,却还是不能改变原来历史的大方向。
但值得欣慰的是,张城的努力对中央红军的历史还是有很大正面影响的。
先是中央红军比历史上强大了十倍不止,历史上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六千五百人,如今的中央红军有九万之众。
其次,中央红军在历史上全军覆没的好几只部队也被张城挽救了回来,比如少共国际师、红三十四师、红十召开了少纵的全体干部扩大会议,向全军干部宣讲中央北上陕北的命令,要求全军干部统一思想,坚决拥护并贯彻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
会上,张城还要求全军尽快做好北上的各项准备。如作战物资的贮备,以及粮草的筹集等等具体问题,要求各负责单位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其中最令张城头痛的是重伤员的安置问题,虽然少纵连续几次大战都获得完胜,但无可避免的还是出现了大量的伤员。
这些伤员中,只是轻伤的还算好办,只要能走就行了,但是那些必须由担架抬着的重伤员就不好办了。会上好些同志建议仿石城及乐山旧例,将重伤病员就地安置在百姓家中,但张城仔细思量之后还是否决了这个提议。
因为这里和石城、乐山不同,这里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少民,红军在这里没有群众基础,生活环境也极为恶劣,再加之那些反动土司的凶残,张城如果将重伤员留在这里就地安置无异于眼睁睁看着他们去死,这一点是张城万万不能接受的。
而且这些伤员恢复健康之后很容易成为部队的中坚力量,所以张城最后决心将他们全都带上,对他们承诺不抛弃不放弃,把他们全都带上陕北。
消息传开之后,重伤员们无不欢呼起来,甚至还有人流下了喜悦的眼泪。全军军心也大为振奋,对张城的领导更加拥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