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李默失言(1/1)
严嵩这一计马屁拍的太漂亮了。?整个明朝历史上,嘉靖也确实差不多是个人开销花得最少的皇帝了。
严嵩那些话许多都是实情,但其实事儿并不全是这么一个情况。
嘉靖花的少,可不仅仅是因为他体恤百姓,跟节俭更是不沾边,排除朝廷没有钱的客观事实,他花钱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修道!
嘉靖是一个很奇葩的皇帝,除了朝政以外,唯一的爱好就是修道,应该说他的主业是修道,业余爱好才是处理国家大事才对。
修道之人都是不好女色的,自从二十几年前,他差点被宫女勒死之后,他就没在大内住过一天,现在大内的宫女们,就愣是找不着三十岁以下的了,可想而知,他光是宫女上的开支就少了多少钱。
嘉靖不在大内住,大内的花销自然锐减,他住在西苑,可是西苑才多大点地方啊,不管是伺候的人,还是用的东西都比在大内节省很多。
相比其他皇帝,嘉靖的老婆少,儿子自然也少。他一共生过五个儿子,死了仨剩了俩,儿媳妇也不多,总共也没花他多少银子。因为老婆少,所以老丈人也少。平日里,他给后宫的赏赐,更是少得可怜。
嘉靖不好女色,好炼丹,当然了,修到炼丹也是要花钱的。
不过炼丹无非也就是花点药材钱,他一个人吃,就是顿顿吃金豆子又能吃得下几个子儿去?除此之外,他最大的开销也就是修了几座道观而已。
这件事告诉我们,女人才是消费的主力。男人在怎么玩儿,他的消费也不会高的离谱,所以后世那些企业一个个都想办法把目光投在女人身上。
这样算下来,他这个皇帝当得当然勤俭节约了。至于说它四季常服不过华倒台,都没有插手干预,估摸着装到现在应该也已经差不多了。
而李默呢,这两年来,因为嘉靖的扶持和严嵩的退让,李默隐隐有了朝上第一人的感觉。平日里连徐阶的面子都不给了,从表面上看,倒有些李默一家独大的感觉。
要是没有今天这么一出,李墨可能还会在风光两年,可是今天这话一出,严嵩就知道,李默没有几天好日子了。
这么好的机会,严嵩明白,严世蕃自然也明白,父子俩配合的极为默契,连个眼神都不用,严世蕃便站了出来,开口道:
“李时言,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前国家国库空虚,陛下体谅咱们的难处,怜惜天下的百姓,现在朝廷有钱了,结余充进内库,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难道还想陛下像往年一样,连赐给两位王爷的赏钱都要向国库借吗?”
这句话算是说到嘉定心坎儿上了。前年的时候,嘉靖过生日时心情大好,可能是喝多了,一口气赏了自己两个儿子十万两银子,结果当然是尴尬了。
内库里的现银,一共就八万两,还得留着日常开销。
但正所谓,君无戏言,嘉靖跟自己的儿子把牛逼都吹出去了,这要是赏不下来得多打脸呢。
于是就只能跟户部要,可是国库里也没钱,库里那点钱,都是有用的,诺动哪个都不合适,最后嘉靖无奈,只能先跟国库以借的名义整了五万两出来,这是嘉靖心中的痛,这时候听严世蕃一提,怒气值蹭蹭的往上涨。
严世蕃最后总结言,指着李默的鼻子骂道:“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朝廷是陛下的朝廷,国库的钱是陛下的,不是你李默的。”
李默也懵了,心想,我不过是就事论事,怎么就上纲上线了呢,这么大的帽子扣在我头上,这是要害死我啊。
想到此,李默身上的冷汗一个劲儿的往外流,连忙跪下向嘉靖请罪:“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啊!”
他当然不是这个意思,银子存在国库,一旦有什么急用的话,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可一旦存入内库,嘉靖可是个貔貅,只进不出的主,就算有什么急用,真的先支给你想来也不会那么痛快。反正是存银子存哪不是存呢,这怎么经过他们爷俩这么一说,就扯到我揽权上来了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