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天启宗(1/1)
三年七个月后。126shu
大燕国都方固城。
方固城是一座很奇怪的城池,怪在形状。别的城池修建的一般都是四四方方很规整,方固城虽然名字里有个方字,但一点也不方。从高处看,方固城更像是一个特大的牛头。有两道城墙呈半月形往外延伸,就是牛角。而主城后面比较大,前面比较细,这么奇怪的建筑风格,放眼天下也是独一无二。
据说,当初方固城也和其他地方的城池一模一样,方正且规矩。但是大燕第二代国君,也就是差一点统一了北方十六国的那位燕文王沐云亲自设计改建了这里。不得不说,这种抛弃了审美观念的建造风格,对于防守来说确实有着很大的提高。两侧探出来的牛犄角,可以加大对攻城一方的打击面。而且牛角城墙那两段可以截断,就算敌人杀上去也没有意义。
至于前城窄而后城宽,是因为后城的宽度有利于己方兵力的布置和展开。而前城窄,攻城一方的兵力就难以全面施展。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普通百姓谁也不懂战争的事。而且大燕虽然有一段长达几十年的衰弱期,也没有出现被人围攻都城的局面。十年前,大将军方知己重建铁流王时候的双大将军制?”
沐长烟脸色猛的一变,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了,可是没想到来的这么突然。
“儿臣......儿臣认为,若朝廷有两个大将军,难免会相互掣肘......”
他的话还没说完,苏太后一摆手:“你顾虑的太多了,做大王怎么能瞻前顾后。尤其是军务事,当断则断。两位大将军的话,还能相互监督相互比较,更有利我大燕的军防发展。崇明候苏纵饱读兵书为人谦逊,而且对我大燕忠心不二。我看可堪大用......回头这件事在朝堂上提一下,让那些文武重臣瞧瞧可行不可行。铁流官里以左丞相苏茂为首。本来军方还有方知己大将军中正贤良,但这次方知己大将军离开京城,多半也是太后逼走的。若是苏纵再任大将军,大燕文武,全在后族手里。”
“后族皆来自赵国,赵国表面上瞧着对我大燕友善,但这种举动,分明是要不以兵戈为手段灭我大燕。大王......上次奴婢提过。大王不能就这么隐忍下去,现在老臣多是太后的人,中坚也是太后的人。大王要想成事,需收纳年轻贤才。无论如何,秋成大典大王不能不去。招揽一些青年才俊,慢慢培养着忠诚之心,只待时机到了......”
他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已经无需说的太明白了。
沐长烟苦笑:“谈何容易......不过孤是不会放弃的。你说的对,孤可以装作懒散游玩,去京城里转转,提早发现一些可用的青年才俊。”
安承礼道:“大王所谋极是,奴婢这就去安排。来自各地的青年才俊都已经差不多入京了,大王索性把政务都交给太后,她觉得大王荒废,也能松懈一些。”
沐长烟道:“那好,咱们这就出宫去转一圈,这里也憋闷的让人难受。”
安承礼伺候着沐长烟更衣,换了一身寻常衣服,带着十几个宫内侍卫离开了天极宫。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不少鲜衣怒马的少年在大街上出现,都是从各地赶来参加秋成大典的。秋成大典五年一次,为朝廷招纳贤良。对于绝大部分出身寒门的子弟来说,这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沐长烟也不骑马,一路步行走走看看,出宫之后心情倒也好了不少。
城里的驿站已经几乎全都住满了,客栈也没有空置的,到处都能看到那些满怀希望的年轻人。
“我大燕,人才济济。”
沐长烟心情好起来,忍不住有些飘然:“有此盛况,何愁大燕复兴。”
正说着,前面来了一队马车,一连串三十几辆,看着极有气势。至少数百个身穿黑衣的大汉左右随行,虽然不言不语,但悍勇之气沛然而出。
“这是什么来路的人马?”
沐长烟问了一声,安承礼立刻派人去打听。
可人还没有出去,就看清楚了那些马车上插着的旗子,上面绣着三个字。
天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