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兵源储备计划一(2/2)
李煜说道:“我安东都护府建立不过三年多,从建立伊始到现在,屡经内乱和外患。在去年,我军历经数次作战,才使安东局势在年末趋于稳定。大乱虽定,外患却未绝。安东都护府南北皆为胡虏夷狄,北有室韦常骚扰边境,南有新罗虎视眈眈。新罗自去年占据熊津都督府大半土地以来,仍不满足。虽迫于局势不利,新罗王祈和,但其国内却在整军经武,于北部沿线上修筑坚城,以做北犯的依托。企图再度挑起战端,吞并整个熊津都督府,夺取高句丽旧地。”
“因此,我军未来的重点是防御新罗撕毁和议大举北犯。除新罗外,还有哥勿州、东栅州两都督府内居住的靺鞨人也不安分,时有小规模的叛乱发生,袭击当地驻军,外勾结新罗,实乃不得不防。”
“殿下,俗语言,只有千日作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作为李煜创办的鸿蒙社一员,刚追随李煜来安东图建功立业的程务忠从坐榻起身奏道:“新罗小小东夷,不尊王化,以藩国之身,起兵夺大唐宗主之地,实乃无君臣之道、无宗藩之礼的乱臣贼子。殿下当乘新罗数败,国力衰弱之机,尽起大军,破其国都金城,掳其国君押至长安献俘,震慑四周宵小。臣不才,愿当大军开路先锋,破新罗北部边防重镇,为殿下亲领大军至金城打开道路。”
程务忠的一番请战言辞,激起殿中就坐的文武将官议论纷纷,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沉默者有之,更不缺乏冷眼旁观者。
张世就是冷眼旁观中的一员,瞧着半跪于殿中请战的程务忠,心里不屑的暗哼一声。
“吾等安东老将尚未言战,尔新人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奏请开战,出口就要先锋之职,言下新罗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此生狂妄至急,当吾等沙场宿将不知兵乎?”
有了程务忠站出来请开战后,一同到安东的段怀简、李思顺、唐践贞等被李煜安排武职之人纷纷出列请求发兵击新罗,收复熊津都督府被占之地。
安东旧将大多冷眼视之,不发一言。大多数文官则议论眼下开战对安东利弊,支持、反对各持仅见。
李元素虽为燕王府、都护府长史,却不知兵,一直以来都是执掌政务,安顿百姓,对殿中诸位同僚的争议,心中无甚主意。
知兵懂政,常给李元素打下手的薛俊,对殿中的争议笑而不语。
作为挑起争议的程务忠,半跪于地请命,不见李煜同意他的提议,也不见让他起来,心中有些打鼓。
在满殿就坐的诸人中,大半都比自己高的官将面前跳出来请战,程务忠自有心里打的小九九。
受薛讷他们去年在安东立下军力,得陛下厚赏,前途光明的刺激,程务忠等人追随于李煜安东都护府帐下听令。凭武艺和所属鸿蒙社社员的身份,及之前受父辈萌荫在长安担任的官职,也只得了个校尉。
程务忠自是不甘心于此,若想升职,像薛讷他们独领一军,施展自身才华,就必须于战阵之中立下军功。
听到李煜讲新罗当下对安东的威胁,程务忠求战心切,且来安东不久,并不了解新罗国情和安东实情,仓促中做出了向李煜请战的请求。随之而来的是,与程务忠同样心思的段怀简、李思顺等人向李煜请战,徒惹都护府老将不快。
当下以安东都府实力向新罗开战,实乃不明智之举。
做为都护府里参与决策的明白人,薛俊、薛讷、李业嗣等人自然知晓其中利弊,自始自终都没有参与进其他同僚对当下是否对新罗开战的议论。
同样,他们不会认为年少的殿下会脑子发热,同意程务忠等人的请命。否则,殿下就不是他们眼中那个聪明伶俐、才华横溢的俊美少年了,也不会成就当下的功业。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