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宁远之战 开场 (下)(1/1)
高阳大手一挥,满不在乎的说道“这些小的细节我们就不用计较那么多了。总之就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我就好了。”
崇祯皇帝还能如何?此刻他的圣旨出了京师就没有用。唯一能够指望的也就只剩下神秘莫测的高阳了。
“你说的那么绝对,军队准备好了吗?那些新军开始训练才多久?这样的军队拿出去能打仗吗?你总不能还要自己上战场吧?”离开皇宫的路上,原点疑惑的出声问道。
高阳登上崇祯皇帝为他配置的那辆豪华马车,回头看了一眼高大雄伟的紫禁城。微微摇头说道“这一点都不冲突。现在可是冷兵器时代,想要发起一场十万人以上规模的作战。单单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都至少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坐在华丽的马车之中,高阳掏出香烟,点燃。接着说道“而且关宁军向来都是以防守见长。他们在宁远城里至少也能守上好几个月。等到他们撑不住了想要投降的时候,秋收都该结束了。这么长的时间里,新军初步形成战斗力应该没问题。而且,京师和宁远那边离的这么近,大军很快就能够支援过去。”
“你打的是这个主意啊。”原点若有所思的说道“那现在的军队人数是不是有点少啊?毕竟这个国家这么大。四面光、巡按御史刘之渤、按察副使张继孟等人被俘之后被杀。张献忠攻占成都之后很快就占据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改成都为西京,建国号为大西。
除了这两位名声极大的首领级别的大佬之外。在中原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小股流寇在河南、山东、南直隶等地纵横驰骋,将整个天下搅成了一锅粥。作为明朝生命线的大运河更是早已经被彻底截断,整个京师左近和北直隶在秋收之前几乎全都是依靠着高阳的补贴艰难度日。
性格急躁的崇祯皇帝有好几次都忍不住找到高阳,让他出兵去平定各处叛乱。而高阳则是坚决不肯同意。六月底的时候多尔衮的大军就已经开到了宁远城,将这座孤悬与关外的坚固堡垒团团围了起来。这个时候当然是要先打垮关外的后金军队才是。
高阳估摸着以关宁军善于守城的能力,吴三桂怎么着也能守到年底。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决定在八月中的时候大军出击关外去救援吴三桂所部。如果他们还没有投降,或者被攻破的话。
说实话,被吹的天花乱坠的宁锦防线其实就是一个大笑话。从山海关经过宁远北上经松山、锦州直抵大凌河,整条防线全长约四百里地。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修建起来的这条防线实际上完全就是在自己给自己挖坟。
这一座座的城堡一旦被围困住,那就是典型的困守孤城。要么等着援军来解救,要么就是等着粮食吃光之后投降或者全部饿死。
看看史书上记载的连番大战。几次大凌河之战、松山之战、几次锦州之战。哪一次不是城堡被围,随后明朝集结军队前来救援,接着又被后金军队击败?皇太极早就已经将围点打援玩的炉火纯青!明朝能战的强军和有些名气的军将几乎全都是在一次次的救援之中被葬送在了辽西走廊上。后果就是明军越打越弱!到了后来就连关内的农民军也打不过了。
这种被动防御的方式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既然想守,那干脆直接守山海关就好了。要不就战,集结全部能战之军,在辽西和后金决死一战。越早打越好,并不一定会输。只不过当时明朝上下都被萨尔浒之战给吓到了,再加上某些人口如悬河的大吹大擂什么几年复什么的,年少的崇祯皇帝也就信了。最终拍板自己给自己挖坟。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好。最不应该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做添油战术。一点一点的削弱了自己,却壮大了敌人。多次大战有许多明军被后金给抓了,他们大都成了后金的包衣奴才。掉过头来就成了攻击明朝的急先锋、
这一次的战术同样如此。吴三桂被围困在了宁远城里,救援他的人变成了高阳和一支全新的军队!(未完待续……)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