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重返1977 > 第663章 晓市

第663章 晓市(2/2)

目录

除此之外,允泰本人也没少给洪衍武弄好东西。

因为允泰知道洪衍武稀罕老东西,又听家里人说这个外甥靠邮票“发了横财”。所以在洪家住的这些日子里,他并没完全闲着,出去转悠了几趟,结果还真就发现京城又有了晓市。

所谓“晓市”,是一种以交易旧货为主,交易时间集于清晨的自发性集市。天亮前开市、破晓收市,因此得名。

也有人叫它“鬼市”。这主要是针对起“一盏孔明灯、照物不照人”的作夜交易特点而言的。至于俗呼“小市”,是为谬误。

说起这种市场的历史,其实从明朝起就有了。旧传缘有世家中落,思以动产易米柴之资耻为人见,因于清晨提携旧物至僻处而形成。

但事实上的晓市,卖的东西虽以旧货为主,但是新的、伪劣假冒的、偷盗的赃物等无所不有。

也正因渠道来源不明,从中“大有找头”(行话,意为倒卖赚钱多)。晓市曾是解放前不少古玩铺的主要进货渠道之一。

在旧时,这种市场历来分布在玄武门、德胜门、重文门等城墙附近偏僻处。因玄武门地近琉璃厂,故多为古董。德胜门多旧家具,重文门则以估衣为大宗也。

只是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新政府组织工商、公安等部门大力整顿,建立市场管理处加强管理,取缔无照商贩、查处投机违法行为。旧货市场规模逐步缩小。经营旧货业务也逐步由国营信托公司、公私合营信托商店所代替。

那么差不多到了1957年时,京城的“晓市”已经全然消失,本应不复存在了。

但恰恰又是“运动”的来临,导致许多文物四散流落。十年过去,退赔政策实行之后,更是致使许多不识货的人手里有了不少老东西,着急变现者急剧居多。

再加之改革开放之后,对民间私下交易行为管理渐宽。于是这种市场也就因一些原先的“从业人员”复出,重新焕发生机,死灰复有一次允泰买了一幅米芾的《古诗四帖》,结果回家却发现是为人临摹的赝品。

但好在这年头没有真正的近代产物。最后发现临摹的人竟是乾隆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倒也不算完全失手。

这应该算是这个年代较特殊的市场红利了。

本书来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