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明月 > 第256章 为兵者的责任

第256章 为兵者的责任(1/1)

目录

赵皓长剑一抖,那一溜的血珠便抖落在地,冷声道:“尔等可是不服?”

众禁军明显满脸的怒色,你看我,我看你,突然齐声道:“我等皆不服!”

赵皓冷笑道:“很好,不服者皆站到中间来!”、

话音刚落,便又传来一阵吼声:“老子也不服!”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营指挥模样的将领大步走来,满脸愤懑之色道:“河朔之地,百年未起兵戈,俺们也一直这么过来,偏尔等聒噪,哄骗官家,无事生非,兴此战事,劳民伤财,将俺们推往刀山火海,如今还敢伤人,难道不怕俺们都造反吗?”

赵皓终于知道杨惟忠的无奈了,这哪里是当兵的,简直就是一群如同国足一般的泼皮无赖。

宋朝实行募兵制,而非征兵制。

征兵制而演变为募兵制原本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对于统治者而言,可以防止“强悍无赖游手之徒”、“啸聚作过”;对于直接生产者而言,可以免除大部分兵役和一部分劳役,“保其骨肉相聚之乐”。此外,募兵制的实行,使军队专业化、职业化,有利于军队素质的高。

然而,宋朝的募兵制实际实行以来,却并非如此,弊端多多。

宋朝的募兵制的弊端,一是“兵冗”,二是“兵骄”。

所谓兵冗,是维持了一支庞大而冗滥的常备军。宋朝国家的财政收入远远超过汉、唐,但朝廷长期入不敷出,就是因为军费开支过于浩大。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几乎十分之七,其题为“为兵者之责任”,明日交给本郡公。一旦定稿之后,便组织营指挥以上的指挥官熟读之,再以营为单位,组织全体将士学习!”

“喏!”

赵皓这才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众人就地解散,率着众锦衣卫将领,大步离去。

走到辕门口,只见那几名守卫已一个个站得笔挺,手执兵器,肃然而立。

“参见郡公!”

那声音明显比初时洪亮有力得多。

本书来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