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女婿 > 第793章 张煌言进京(第一更)

第793章 张煌言进京(第一更)(1/1)

目录

经过内阁讨论,征得所有阁老同意,并上奏监国公主批准之后,遂定于崇祯十九年十一月初九加开恩科,距离现在也就四个月的时间。

加开恩科的公文由通政司传到各省各府县,地方举子知晓后再匆匆赶路前来京城,四个月的时间已经显得仓储。毕竟如云南距离南京四五千里,便是现在走路也需要四五个月时间,这次恩科多半会赶不上。王寅便以这个为借口,建议把时间推后到来年三月,可各处官员缺额严重,已经严重耽误官府运转,经过争吵相互妥协之后,史可法才把原定时间从九月推迟到了十一月,这样便是远在两广的举子也有足够的时间赶到南京,至于云南贵州的举子,实在顾不得了......

云南距离南京数千里之遥,而距离南京只有几百里的江浙举子,时间则格外的充裕。

朝廷的公差还骑快马行走在往两广的路上,鄞县举子张煌言已经看到官府张贴的公文,他甚至避过了最炎热的暑期,等到武的张煌言十分赏识,虽比张煌言大了十多岁却以平辈论交。

而现在张煌言进京科考,陈子龙便早早的派家仆候在城门处,邀请张煌言进京后住在自己家中。

而对陈子龙,张煌言是真心的佩服,不是佩服其官职,而是佩服其过人的学识!若论才情,出身“几社六子”的陈子龙名声远在什么复社四公子之上,复社四公子靠的是诗歌风流,更多的却是秦淮河上歌妓口中传出来的名声,而陈子龙却是真正的风流,其诗词自称一家,号为云间词派盟主!

若是诗词厉害也就罢了,最让张煌言佩服的却是陈子龙在其他方面的成就,编撰《皇明经世文编》,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包括政治、军事、赋役、财经、农田、水利、学校文化、典章制度等等,“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陈子龙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不务实际的坏风气。

陈子龙又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慨然以富国化民之本在是,遂删其繁芜,补其缺略”。从陈子龙早期喜欢诗词到后来编撰《皇明经世文编》,整理《农政全书》来看,陈子龙从一开始的文采风流到经世实用,其能力胸怀远非侯方域等只知道饮酒风流的复社公子所能比拟。这正是张煌言敬佩陈子龙的真正原因。

对陈子龙的邀请,张煌言自然欣然听从,住进了陈府。二人相谈甚欢、抵足而眠,谈过论今,不知疲倦。

张煌言谈及自己路过西子湖拜祭岳王墓,感慨道,“眼下的大明和前宋何其的相似,都是京师被破偏安于南方,都是内忧外患,处处烽火。南宋尚且有中兴四将在,而我大明却只有齐王一人勉力维持!而但愿齐王能得善终,不像岳武穆一样,常使英雄泪沾襟!”

“齐王?”陈子龙摇摇头,“齐王不是岳武穆,其心机手段不是岳武穆能比,若比之曹孟德更为恰当。”

“曹孟德?”张煌言一惊,“懋中兄,你为何会如此说?”

齐王陈越的名声在大明民间很大,救驾、拒虏、剿匪,百姓们都把其当作大明救星。张煌言却没想到在朝廷官员眼里,却把陈越比作曹操那种奸臣!

“你若是知道齐王这些天的作为,也就知道我为何把他比作曹孟德了!”陈子龙叹道,把这些时日在南京发生的事情仔细说了一遍。

“陛下中风病重,理应立藩王为储君,齐王却不愿见到这样,悍然出兵回京,拥立坤兴公主为监国。女子监国,历朝历代何曾有过?而为了朝廷的安危,为了大明江山能够存续,史公等也不得不虚与委蛇,毕竟大明现在北有满鞑,内有西贼肆虐,稍有不慎社稷便有倾覆之危。

不听朝廷号令擅自带兵回京,不顾大明祖制立女子为监国,其行为和曹操董卓何异?”陈子龙叹道。

本书来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