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说服(2/2)
三年造两艘,即便是扩大造船厂的规模,可规模容易,人才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飞跃的提升。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技术,一是解决最耗时耗力的拼接技术,将现在正在用的加热锻打技术换成电焊技术,电焊技术虽然不难,可放在现在,却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
另一个则是解决螺旋桨进水问题,这种引入再排的方式虽然能够起到效果,但却是以牺牲战舰自身性能为代价的。
搞几艘出来吓唬一下敌人,顺便给自己练练兵,积累一下技术还可以,但是大规模的装备,显然不合适。
所以,李元吉的心态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转变了。
他不在寻求等钢铁战舰装备以后再去行动,而是将原本的计划,改为了技术积累和人才的培养这两个方面,至于结果,听天由命吧,这不是自己能够解决的。
“陛下,计划还是先前的计划,不过臣做出了一些细致的规划与改动。”王玄策心中猛然一喜,这意味着皇上已经同意了动手,连忙介绍道:“臣曾经去过那座海岛,并且命人大致的画了幅地图,发现那座海岛的位置极其重要,如果大唐能够占领那里的话,就可以在上面大规模的屯兵屯田。一旦战事需要,甚至在短期内都不需要从本土运粮食和装备到前线。
所以,臣的计划是,用一年的时间彻底占领那里,另外在根据岛上的种植情况来决定,不过基本可以确定,五年后岛上的产量绝对可以满足远征军的一切需求,同时,在屯田的时候,也可以将士兵源源不断的送往海岛,在那里接受训练,并进行屯田。
如此一来,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强于武的现象出现,所以从这方面,又杜绝了类似宋朝那种国强而兵弱的情况发生。
王玄策知道李元吉的底线,所有人都知道李元吉在这方面的底线,这才是李元吉最成功的地方。
一个不愿拿将士性命当儿戏的皇帝,才能真正得到万民的爱戴,得到将士们的拥护。
王玄策也在改变,也在思考,也在放弃一些看似实用,但却需要以人命去堆积的战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细节方面,朕不会去干涉,另外,朕再给你一千禁军,去准备吧,来年正旦以后,大军出征!”</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