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1/1)
毕竟历史摆在这里······老陈家可是太老实了,愣是一个造反的都没有,以至于杨坚最后都有些不好意思,专门把一些表现突出的陈氏子弟调回了京城,安排在一些尚且算重要的位置上,也算是表彰他们这种合作态度。
“好了,再睡一会儿吧。”李荩忱轻轻拍了拍乐昌。
“陛下,大将军在宫门外求见。”清荷的声音在屏风后面响起。
“裴大士还真是不让人肃静。”李荩忱翻了翻白眼,而乐昌也挣扎着起身要帮他收拾,不过被李荩忱按住了。
“你再睡一会儿,让清荷伺候就可以了。”李荩忱微笑着在她的唇上吻了一下,“清荷,把衣服拿过来。”
“是。”清荷急忙上前帮着李荩忱穿衣,余光看到缩在被褥中带着笑容的乐昌,心中也是高兴,自家主子总算是开心了。
裴子烈宪都是属狐狸的啊,也能嗅出来味道了。”李荩忱微微颔首,“不过他们两家之间现在也算是苦大仇深,想要联手对付我们也不太可能,就算是真的联合起来,貌合神离的可能非常大,倒是不用担心,让吴惠觉和陆子才严加防守就是。”
“诺!”
“对于朝廷拟定的新官职,你们武将那边怎么看?”
按照李荩忱和顾野王等人的初步商议,新王朝的官职自然不能按照原本的,之前官职的混乱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
新的制度主要是分为三部分,文官、武将和负责监察的御史台,这实际上和秦汉初年也是差不多的。
文官这边完全是李荩忱照搬过来的三省六部制,实际上三省六部制度滥觞于东汉光武帝,只不过当时只有尚书台(尚书省的前身),而尚书台下管辖六个曹,也就是六部的前身。
后来西晋时代为了分尚书台的权力,出现了门下省和中书省,而之后的南朝时期,六部的雏形也曾经出现,不过都不能算是常设官职,到后来反倒是销声匿迹。
现在李荩忱重新将这个制度搬出来,也不算是完全创新。
三省之首为中书省,主持中书省的官员为宰辅,这个名称沿用汉代称呼,顾名思义,类似于宰相,但是更侧重于辅助皇帝的功能,中书省负责掌管机要、传递政令,等同于原本南陈的左仆射和右仆射,只不过在南陈,左右仆射的职务多有重合和冲突之处,因此干脆合二为一,但是宰辅的权力却已经分出去很多给后面两个省。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