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商谈(上)(1/1)
这个时代,早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候了。一部作品能不能火,靠的是本身的质量;但一部作品能有多火,则极大程度的依赖于宣传和运营。
光彩盛年给的合约确实不错,但是沐茗却更加重视他们自身的实力。一百万给百分之六和十万给百分之十,后者除了听起来比较好听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沐茗问的很直接,他并不怕对面的林彩文恼羞成怒。现在的形势是卖家市场,这里不成功,沐茗照样可以把合约签给别人。《灵魂摆渡》本身的质量和他现在开始逐渐增长的人气,这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林彩文自然不会因为沐茗这么一句问话就恼羞成怒,相反,对于眼前的这个男生的实际她颇为欣赏。因为这代表着,只要他们的条件合适,那就很容易说服沐茗签约。
因而,听到沐茗的问话,林彩文只是淡然一笑,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先介绍一下我们光彩盛年的优势吧。”
“洗耳恭听。”沐茗认真地道。
略微一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林彩文开口道:“我们光彩盛年是今年刚刚成立的一家文化出版公司,目前还没有运营过的项目,这代表着我们可以把精力和资源,完全的投放到第一本发行的作品上。”
沐茗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林彩文的话说的比较有技巧性,经验不足,没有成绩,愣是被描绘成了一项优势。沐茗觉得自己可以学习一下,比如说自己虽然是个新人,但是这代表自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本书上。
“再有就是我们的硬件条件了。之前我说过,我们光彩盛年是依托于东山出版集团成立的出版公司。事实上,我们公司的主要股份,就是东山出版集团,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东山出版集团名下的所有销售和宣传渠道,这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林彩文语气略有些自傲的道。
这个消息倒是让沐茗有些惊讶。东山出版集团在他们东山省内的出版行业来说,就是无敌的存在;即使是放在全国三十几个省级出版集团里,也是排名最靠前的几个大型出版集团之一,和点。
虽然现在实体书店在逐渐减少,网络销量在逐渐增加,但是实体书的主要售卖形式,仍然需要依靠实体书店。尤其是人口广阔的三线四线城市,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沐茗在心里飞速的算了一笔账,全国十三亿人口,按照六成铺设面来算,排除掉四分之三的老人、小孩、络上。比如微博,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刘盛说到这,对沐茗笑了笑,沐茗也同样微笑回应。
“而且还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会喜欢以某一个社交平台进行圈子划分,同时对圈子内部的知名人物有一定的信服性。所以我们的宣传,可以先从这部分‘知名人物’下手。”
“先打好名声,再让第一批的读者自发安利,最后形成一种流行性。”沐茗感叹了一句。本质而言,这和后世的大多数宣传手段基本一样,可见这样的套路是多么的管用。
当然了,前提是作品的质量要有保证。
“果然这种活还是得专业人士啊。”沐茗心中赞叹一句。自己虽然有着领先七年的见识,但也只能想到大概应该怎么办。像具体的运营手段,自己可就想不到了。
“但是……”沐茗心中又升起一个新的疑惑:“这样大力度的宣传,需要的成本很高吧?”沐茗很清楚,没有真金白银,人家那些大v哪有时间帮你推广宣传。
刘盛说的是很热闹,各种宣传渠道都计划的很好。但是这些计划的前提,就是要有大笔的前期宣传投入,这笔钱可是要出版公司来出的。
虽然《灵魂摆渡》目前在网上的人气很高,看起来也是前景广阔,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投入市场之后真的就能成功。一旦出现意外,那前期的这些宣传成本就全打水漂了。
所以沐茗有些奇怪,对方的信心似乎比自己还要足。这么大手笔的投入,仿佛已经笃定了《灵魂摆渡》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