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2/2)
据汤若望、南怀仁等人所说,西方现如今早已普及用这两样物件来测量直线距离与仰角,就算刚刚入伍的新兵,经过简单操训也能较准的发射火炮,臣觉得可以一试。”
“其三,平西伯所部关宁骑兵战力之所以强悍,一方面是因为关宁骑兵盔甲、兵械精良,马匹产自蒙古、辽东,健硕而腿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手中三眼火铳。”
“所谓三眼火铳,最高射程足百步之外,然近亦可挥击,如同棒槌,身披厚甲不能抵,至今却也是有些落后。”说着,毕懋康双手呈上一个小巧精致的火器,继续道:
“陛下请看,此物为转轮打火枪,如今的西方骑兵,作战时除装备长刀以外,便是人手配备此物,射程可达二百余步,而且小巧精妙不会影响骑兵机动。”
崇祯皇帝拿过来一看,当时瞪大了眼睛,这他娘看外貌和后世的三罗天下情报以及各种密探的东厂,但关于那些士子们的消息却也不是那么好搜集的,按这个刊行速度下去,不出半年,东厂也就没什么能发出去黑东林党的事了。
这样可不行,需要循序渐进,一直慢悠悠的黑着才有效果。
后来,崇祯皇帝将报纸刊行时间定在七日一期,这才是解决了之前的所有问题,不过却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裁撤各地驿站和驿卒之后,报纸的传播速度明显不是很快,七日的时间,也就能从京城传到南京,至于偏远一些的地方,路上就不知传到哪儿去了。
报纸在传播上有问题,这种事不大不小,就不是崇祯皇帝需要亲自操心的了,王承恩自己个儿也不好意思去麻烦皇帝,自然是想办法全都给摆平了。
首先,李有成去南京就是他的意思。
一方面是把人明目张胆的放在东林党老巢,意图恢复东厂在江南的威权,也好替皇帝更好的监视,另一方面,也是王承恩秘密授意李有成,让他在南京把皇家报社的第一间分号搞出来,到时候直接飞信传话,分号刊印,也是方便得很。
其次,王承恩在考虑重设驿站的事儿,这东西虽然让朝廷每年开支多出几百万两,但却是一本万利的事儿。
直到这个时候王承恩才意识到,当初裁撤驿站,就是个最智障的决定,不然小李子可能到现在都在送快递,又哪有什么西北的战事了。</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