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隐患(2/2)
大家所关注的第二件事,便是战后的叙功升授事宜。
众所周知,自崇祯十七年以来,国朝每场战后都会进行大规模的叙功和升赏授官,规模大一些的战斗,更是会举行浩大的升授典礼,亦如去年持续了许久的平定诸藩战役。
这种既有牌面又有实际惠利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全国上下各州府县的三军将士耳中,至今更是快几乎成了全体将士为之拼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显而易见提高战斗力的好处以外,一个弊端至今也已显露出来,那就是距京师比较偏远的战场,很容易造成将士瞒报、夸报和杀良冒功的事。
这就需要兵部和户部的整体协调,幸运的是,大明如今的兵部尚书朱大典和户部尚书倪元璐,都是为此事殚精竭虑,任事求实之人。
熟知历史上这两人各自能耐的崇祯皇帝,对他们也是极为放心,至于对那些犯事将官的惩处,崇祯皇帝也不再和历史上那位一样,是该怎么惩处就怎么惩处。
在崇祯看来,除却实际控制下的山东、山西和京畿等处以外,如今许多地方多只是遥奉朝廷名义,实际却根本不听指挥。
趁早和他们断了关系也好,省得这些无德军将用官军名义到处兴风作浪。
此时自己手中并非无兵,就算逼反了这些人,早晚也都是可以剿灭的,再者说了,下面将士谁又愿意跟着他们去为了这事造反。
......
经过一日一夜的大战过后,山海关,这座屹立在边境的雄关上面总算又高高飘起了大明朝的旗帜,无数战后余生的将士们爬到城头,挥舞着刀枪在奋力欢呼。
战场上仍旧有不少横七竖韬武略皇帝陛下的认可。
历史上卸磨杀驴的事儿还少吗,若是按那个道理来看,此时他们这班人多已失去了利用价值,杀了也就杀了,何故还要留着当做隐患。</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