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贾卫民病危,聋老太 寻短见(2/2)
贾卫华无心管理四合院,贾东升好比代理壹大爷。
屋里除了聋老太太和他们仨,还有易中海夫妇。
“说说吧,为什么喝药?”
贾东升坐在正对房门的位置,面无表情看着聋老太太。
“老太太,您是咱们院最年长的老人。”
“有话好好说,怎么能喝药呢?”
“你知道你这次喝药,会给咱们院带来多坏的影响吗?”
叁大爷阎埠贵黑着脸看着聋老太太。
他原本就对聋老太太没好感,在四合院没有管事大爷之前。
聋老太太就是这院的话事人。
很多事情都是她说了算。
没办法,谁让她是这院年龄最大的老人呢。
况且她跟娄家关系匪浅,娄半城每年都会来看她。
这院住的都是在娄家企业上班的工人,谁敢不给娄半城面子?
“喝药这事儿必须给个合理解释。”
“否则这院的名声就毁了。”
贰大爷何大清依旧是万年不变的扑克脸。
不过他能说出这番话,大家都很意外。
毕竟他平时很少主动发言,你问一句,他说一句,不问绝不主动开口。
三人说完齐齐看着聋老太太,等待她的解释。
聋老太太刚被洗胃折磨的痛不欲生,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你们以为我想喝药啊?”
“我是没办法才选择喝药的,我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会喝药。”
贾东升冷哼一声,“说这些都是废话,你就说你为什么喝药?”
“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没空听你胡扯。”
易中海皱眉看着贾东升,“师弟!话不能这样说。”
“聋老太太是咱们院最年长的老人,是咱们的长辈。”
“你跟长辈说话客气点儿。”
“再说了,老太太喝药肯定有她的苦衷。”
易中海是于德水的师侄,贾东升是于德水的徒弟。
所以易中海喊他师弟没毛病。
贾东升不仅是易中海的师弟,还是贾东旭的师叔。
贾东升瞥了易中海一眼,起身拍拍屁股走人。
“我这人说话就这样,既然我师哥有不同意见。”
“这事儿你来处理,我不管了。”
说完背着手走出聋老太太那屋,走到门口回头对易中海说:“此事交给你来处理。”
“聋老太太出任何事情都由你来负责!”
易中海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凭什么让我负责!”
贾东升无视易中海的话,背着手回自己那屋。
他前脚离开,贰大爷何大清和叁大爷也要离开聋老太太那屋。
走之前拍了拍易中海的肩膀,“就按东升说的办,这件事交给你来处理。”
“以后聋老太太出任何事情,都有你来负责。”
易中海瞪着两个大眼珠子盯着他俩,“凭什么让我负责?”
叁大爷笑着反问:“谁让你有不同意见呢?”
“我……”易中海一时语塞。
何大清面无表情说道:“既然你有不同意见,就应该有你来负责。”
说完背着手离开聋老太太那屋。
易中海媳妇瞥了一眼脸色煞白的聋老太太。
来到易中海身旁,轻声道:“你瞅你办的这叫什么事儿。”
“你又不是管事大爷,你管这么多事儿干嘛?”
“这下好了,三位管事大爷都不管了,把这事儿交给你负责。”
“老太太这么大岁数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你能负得起责任么?”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过几天她再来这么一出。”
“一旦出事,院里人会怎么看你?”
“厂里的工人和领导会怎么看你?”
“卫生站和街道办的人会怎么看你?”
“派出所和保卫科的人会怎么看你?”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易中海媳妇说完也离开了。
屋里就剩聋老太太和易中海。
易中海看向坐在地上的聋老太太。
聋老太太抬了抬胳膊,示意易中海扶她起来。
易中海上前搀扶,手刚伸出去又缩回来了。
想起媳妇的话,真想一走了之。
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将聋老太太给扶了起来。
“娘!您跟我说实话,毒药您究竟喝了没有?”
易中海在公众场合喊聋老太为老太太,私底下喊她娘。
这声娘不是现在才开始喊的,建国前就已经开始喊了。
聋老太太附在易中海耳边嘀咕了几句。
易中海一愣,“您这样做,就是想跟老何搭伙吃饭?”
“我媳妇做的饭也不错呀,干嘛非要跟何家搭伙吃饭?”
聋老太太吧唧吧唧嘴,像是想到什么好吃的东西了。
“你懂个屁,你媳妇的手艺能跟何大清比吗?”
“你知道何家祖上在哪儿当厨子吗?”
易中海连连摇头,聋老太太嘴角上扬,压低声音说道:“谭家!”
她以为自己闹一闹,引起全院住户的注意。
就有机会提要求,然后趁机跟何家搭伙吃饭。
结果贾东升不按套路出牌,把问题丢给多嘴的易中海了。
……
同一时间,
后院东北角。
贾东升父母这屋。
一家四口正在吃饭,贾东旭忽然来找贾卫华。
“二叔,我爸被推进抢救室了。”
贾东旭说话带着哭腔,“医生说我爹情况很不乐观。”
当初做手术的时候医生就说过,一旦情况恶化,神仙也留不住。
贾卫华放下碗筷直奔协和,贾东升继续吃饭。
饭后去轧钢厂上班,今天周六,正月十四,明天周末,正月十五元宵节。
他和秦淮茹准备明天回秦家接岳母一家进城。
贾东升原本打算给他们租房子,后来一想真花钱租房子不划算。
不如把陈雪茹送他的四合院“租给”他们。
房子租给他们,收多少房租看心情,家具不能留给他们。
毕竟那些家具都是好东西,随便弄坏一个都得心疼好长时间。
老秦家有祖传的木匠手艺,他把四合院的家具全都收进随身空间。
从东直门弄点儿好木材,让秦家三兄弟自己做家具,家里缺啥就做啥。
既实用又可以当样品,一举两得。
等他们三兄弟全部进城,给他们找几个赚钱的门路。
比如,一人买一辆三轮车去蹬三轮。
贾东升出钱给三兄弟一人买辆三轮车。
一个拉客,一个拉货,一个客货双拉。
只要他们肯吃苦,贾东升给他们安排固定客源。
无论拉客还是拉货,固定客源和包车才是王道。
如果只拉货的话,只要拿下七八家店铺的运货任务。
足够一家人吃香的喝辣的。
拉客的生意就更好安排了。
他的干姐姐伊兰娜有不少亲戚在四九城工作。
他们在京城出行很不方便,小轿车费用太高,包一辆人力三轮车是最佳选择。
再加上伊兰娜的那些亲戚都不差钱儿。
如果把这份生意交给秦家三兄弟,一两个月就能把本钱收回来。
贾东升在厂里吃午饭的时候,脑子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识字班是他的风口,蹬三轮兴许就是秦家三兄弟的风口。
因为在未来的二十年里,自行车将成为主力交通工具。
人力三轮车将成为这个年代,第一个被大规模普及的公共交通工具。
尤其是在遍布胡同的四九城,人力三轮车的优势是任何其他交通工具都无法代替的。
下午三点,贾东升准时去食堂上课。
今天来识字班的工人比昨天多三分之一。
识字班的人数首次突破四十。
三点开课,五点放学,放学前给大家留作业。
先让上课的工人走,贾东升依然是最后一个离开食堂。
秦淮茹推着自行车在大门口等他回家,二人一起去姥姥家。
原本姥姥姥爷和妈妈舅妈今天要来识字班上课。
由于明天是元宵节,今天需要准备过节的东西。
所以他们把上课的时间延后了,等过完元宵节再来上课。
……
板厂胡同,韩家小院。
贾东升和姥爷说起接秦家人进城这件事儿。
姥爷韩万山听说贾东升要给秦家三兄弟买三轮车。
出言提醒道:“买车没问题,不过你得想清楚。”
“这钱是借给他们还是入股。”
韩万山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
贾东升说起给秦家三兄弟买三轮车,他马上就想到入股的问题。
“肯定算入股,四六分成,我占四成,他们占六成。”
贾东升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并且已经想好了分成比例。
别看他嘴上说自己占四成,让秦淮茹的娘家人占六成。
以他对秦家三兄弟的了解,他们肯定会主动要求他占六成,他们占四成。
韩万山闻言笑着点头,“入股挺好!”
贾东升跑进堂屋给姥爷泡茶。
从屋里出来看到贾卫华来了,正在跟他姥爷聊天。
韩万山见贾东升从屋里出来,一脸严肃说道:“你大伯不行了,快跟你爸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