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爷爷的临终遗言,贾东升儿女双全(1/2)
协和妇产科,产房内。
妇科主任丁爱国眉头紧锁,一脸凝重看着检查报告。
早先他给秦淮茹做检查,以为秦淮茹怀的就是双胞胎。
今天突然发现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
即使已经做了万全准备,三胞胎和双胞胎也不一样。
胎儿太多,加上胎位不正,极易引发孕妇难产,风险直线上升。
贾东升曾救过迷路的丁秋楠,是丁家的恩人,此时的丁爱国压力山大。
犹豫片刻,丁爱国走出产房去找贾东升。
……
产房外,
贾东升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儿了。
初为人父本就紧张,右眼皮一直在跳。
心里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突然看到有人从产房里出来了。
他以为秦淮茹已经生了,结果出来的是丁爱国。
“丁主任,我媳妇怎么样了?”
贾东升握住丁爱国的手,有种想进产房的冲动。
“胎位不正,可能会引发难产。”
“女人生孩子本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
“我必须先跟你打个招呼,万一遇到突发情况。”
“我们一定会全力保住大人,孩子……”
丁爱国想说,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大人没了就真没了。
“丁主任您放心!”
“我不是那种要孩子不要媳妇的迂腐之人。”
“在生产过剩中,一旦出现意外,一定要保住大人。”
“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大人没了就真没了。”
他可不会做保大还是保小的选择题。
丁爱国也不会问这么愚蠢的问题。
因为这个选择题压根就不成立。
丁爱国告知贾东升,秦淮茹怀的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
贾东升只是愣了一秒,然后再三叮嘱丁爱国,秦淮茹是最重要的。
对他而言,媳妇是第一位的,孩子排在媳妇后面。
丁爱国刚回产房,产房外来陆续来了很多人。
首先赶到医院的,是秦淮茹的师父花姐和贾东升的师父于德水。
然后是贾东升的父母和姥姥姥爷,以及两个姐姐姐夫。
干姐姐伊兰娜刚做完一场手术,得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妇产科。
还有干妹妹丁秋楠和陈雪茹,她们和贾东升一起在外面等着。
随着时间流逝,产房里没有一点儿动静,贾东升越来越紧张。
对于五十年代的医疗技术而言,生三胞胎危险系数极高。
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几乎没有挽回的可能。
尤其是最常见的大出血。
大家看出贾东升非常紧张,都在安慰他。
贾东升勉强挤出一个笑脸,趴在窗户上往里瞅。
“东升你放心吧,淮茹一定不会有事儿的。”
花姐刚到医院,就听见医护人员在议论保大保小的问题。
听说贾东升再三叮嘱丁主任,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
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秦淮茹。
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媳妇没了就真没了。
花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打心底替徒弟感到高兴。
秦淮茹能嫁给贾东升这样的好男人,已经超过京城百分之九十九的女人。
为这样一个在乎她的男人生孩子,就算死也值了。
“花姐!我不紧张!我一点儿也不紧张。”
贾东升初为人父,媳妇怀的又是三胞胎,加上现在医疗水平比较落后。
以及胎位不正极易引发难产,四重Buff叠加,说不紧张纯属扯淡。
午饭后送到协和产科,天都快黑了还没动静,这事儿搁谁也无法淡定。
日落西山,产房终于有动静了。
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在产房响起,产房外的人一个比一个激动。
尤其是贾东升,恨不得马上冲进去抱一抱自己的孩子。
第一声啼哭响起没多久,产房陆续响起两个孩子的哭声。
几分钟后,产房门被打开,三名护士抱着三个孩子走出产房。
现场除了贾东升都傻了。
说好的双胞胎,怎么抱出来三个孩子呢?
“谁是孩子父亲?”
护士见这么多人围了上来,先找孩子他爹。
“我!”
贾东升下意识举起右手。
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道,贾东升走上前。
从护士手里接过他的孩子。
秦淮茹生了一儿两女,儿子是老大,剩余两个都是女儿。
贾东升刚接过孩子,母亲韩秋菊和舅妈苏慧芝就抢着抱孩子。
他把三个孩子交给家人,去产房看大功臣秦淮茹。
人刚走进产房,丁爱国和两名女医生推着秦淮茹走了出来。
众人将秦淮茹送到病房休息,贾东升跑去丁爱国的办公室待了十几分钟。
大致了解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给丁爱国和所有负责接生的医护人员表表心意。
贾东升赶回病房,在楼梯口碰见岳父岳母和两个小舅子。
他想在医院陪媳妇,被母亲和岳母赶回家休息。
医院这边有她们,有伊兰娜和陈雪茹,还有他的两个姐姐,根本不需要贾东升操心。
丁爱国建议秦淮茹住院观察几天,贾东升接受丁爱国的建议。
白天在轧钢厂上班,晚上去医院陪老婆孩子。
秦淮茹在医院待了三天,一切正常。
贾东升准备将母子四人接回四合院。
……
这天中午,贾东升雇了两辆三轮车。
将秦淮茹和三个孩子接回四合院。
路过前院,碰见今天没去学校的叁大爷。
“你……你媳妇真生了三胞胎?”
叁大爷看到三个孩子,激动的话都不会说了。
他以为三胞胎只是传言,没想到竟是真的。
“如假包换!”
贾东升向叁大爷展示自己的三胞胎。
鲁迅先生说过,想要庄稼长得好,土地是否肥沃很重要,种子更重要。
二人一胎三宝,一次性让贾东升儿女双全。
说明土地确实肥沃,种子也足够好。
叁大爷看着春风得意的贾东升,试探性问道:“给孩子取名字了吗?”
“你叁大爷我可是最会取名字了,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叁大爷以前只是羡慕贾东升,如今有点儿嫉妒。
贾东升娶了个贤妻良母型的媳妇,考上了名牌大学,如今又生了三胞胎。
怎么好事儿全让贾东升一个人赶上了呢。
叁大爷以前有点儿瞧不起贾东升,如今必须巴结贾东升。
就算贾东升不认识重工业部的鲁振工鲁主任。
他依然要巴结贾东升,谁让贾东升前途无量呢。
只要人家在人大顺利毕业,一毕业就是干部或者技术员,而且起步比一般人高很多。
他的起点就是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终点。
“多谢叁大爷的好意,我们先回家了。”
贾东升抱着孩子穿过前院,刚进中院就看见贾张氏在教侯素娥纳鞋底。
婆媳俩看到贾东升的三个孩子,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侯素娥也曾怀过孕,如果孩子保住的话。
再过两个月也该生孩子了。
兴许是贾张氏对公婆太不好了,就连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
侯素娥怀孕期间摔了一跤,意外导致流产。
生过孩子的都知道,流产相当于小月子,需要好好静养。
明明贾东旭比贾东升大一岁,偏偏是贾东升先当爹。
并且,贾东升一次生了三胞胎,一儿两女,儿女双全。
无路是贾张氏还是侯素娥,都嫉妒贾东升走了狗屎运。
贾东升抱着孩子回后院,人刚到家,就有人登门道喜。
甚至还有人“偷偷”给三个孩子塞红包。
为了方便帮他们带孩子,贾东升的岳母跟他们一起回来了。
贾卫华以厂为家,每天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
几乎天天不着家。
为了更好的照顾三个孩子,韩秋菊让亲家母和她一起住。
她俩不仅照顾三个孩子,还要照顾坐月子的秦淮茹。
两个妈妈挺身而出,帮贾东升减轻了百分之八十的负担。
……
新学期开学在即,贾东升准时去人民大学报到。
成为一名光荣的名牌大学生。
上过人民大学的读者都知道,人大在1952年位于东城区。
53年搬迁到了中关村。
所以贾东升大一的上半学期,是在东城区度过的。
他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看孩子,陪媳妇坐月子。
即是三好学生,又是模范丈夫,还是一名合格的父亲。
在他出发去人民大学报到之前,曾有不少人断言。
贾东升上大学以后,一定会嫌弃初中都不毕业的秦淮茹。
结果贾东升上大学以后,对秦淮茹的关心不减反增。
他不仅天天回家陪老婆,还变着花样给秦淮茹买好吃的。
稻香村的点心,六必居的酱菜,天福号的肘子,张一元的花茶。
只要是秦淮茹想吃的,贾东升都会给他买。
不止是他,贾东升的母亲韩秋菊,舅妈苏慧芝,姥姥牛玉琴。
大姐贾东梅,二姐贾东兰,干姐姐伊兰娜,干妹妹丁秋楠,好朋友文丽等等。
全都将秦淮茹视若己出。
就像当初二人成婚那天,姥姥牛玉琴和妈妈韩秋菊对她的承诺。
“一个儿媳等于半个闺女,我们会像对待自家闺女一样对你。”
韩家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一口唾沫一个钉,说到就会做到。
别人生完孩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秦淮茹生完孩子,坐月子就是坐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