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马超重生大宋朝 > 第138章 地下暗室

第138章 地下暗室(2/2)

目录

大宋的尊严早在金兵攻进汴梁后便一扫罄尽,谈不上了;这样的情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华夏大地也重演,主角是太平洋孤岛上的倭寇。

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公知总把宋金战争说成是兄弟西墙,内部争斗;闭住臭嘴吧!

宋军之战完全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大决战,一个民族要让另一个民族灭种亡国,怎么能说成是兄弟阋墙!

五胡乱华时五个野蛮夷狄就进行过禽兽表演,女真鞑子是五胡乱华后的又一个野蛮的胡族,与华夏民族势不两立。

赵佶听了孙莫的叙述后呜呜啼哭了,郑皇后没在身边,没有人安慰他,他的哭声就很悲戚。

泪痕挂满亡国皇上的面颊上,这是文曲星皇上有生以来最悲伤的一次啼哭,也是他最懊悔的一次啼哭。

国家败亡在他手中?黎明百姓、宫廷大臣跟着受罪;赵佶为自己,为江山,为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嫔妃、御姐、帝姬、宗妇而啼哭。

泱泱天朝的皇上沦为阶下囚,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遭受禽兽的欺凌侮辱却没有一点反击制衡的力量,这能怪谁?

只能怪赵佶自己?赵佶并不这样认为,他能找出一万个大宋王朝败亡的理由。

苍天!你饶过无辜的百姓,嫔妃、帝姬、宫女们吧……赵佶从内心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幽怨和呐喊。

几天前,还是大宋国的太上皇帝,可是现在却成了女真人的俘虏;要知这样,他绝不会听蔡京儿子蔡攸的谏言,将皇位禅让给大儿子赵恒。

赵恒就是一个王八徒子丧家犬,没有能力也没魄力组织起对金国的大反击,被李邦彦、白时中、耿南仲几个奸臣左右着割地赔款,才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45岁的赵佶是文曲星下凡,琴棋书画、治理国家样样在行,可他哪里会想到,友好邻邦金国出尔反尔,撕毁盟约,突然变脸,向大宋京城汴梁发起猛烈进攻。

赵佶在蔡攸和李刚纳谏下禅让皇位给太子赵桓,哪知赵桓狗小子全然不像赵家门生,朝夕暮改,将一个好端端的江山拱手让给了金人,连带他这个作父亲的也成了俘虏。

赵佶长长吸了一口气,郁闷不禁地呼出去,回想他作俘虏前后的那些骚操作。

宋徽宗赵佶作俘虏的始作俑者无疑完颜宗翰这头恶魔,完颜宗翰是国相完颜撒改的儿子,强横霸道,不可一世,完颜阿骨打的几个皇子全不被他放在眼里。

倘若是金兵右副元帅东路军统军完颜宗望,宋徽宗恐怕也不至于作俘虏。

偏偏金朝皇帝完颜吴乞买那厮听完颜宗翰的,才造成赵佶父子被羁押的颓废局面。

完颜宗望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二皇子,赵佶做皇上时曾与完颜阿骨打签署了两国互不侵犯,结为同盟的友好条约。

完颜阿骨打也警告过族人:“女真与南朝结为盟友对付契丹,本王百年后尔等一定要善待南朝,他们才是华夏的正统,不能起意二心和中原王朝作对!”

完颜阿骨打见了阎王,接班人完颜吴乞买立即变了狗脸,以宋国接纳叛将张觉为由撕毁盟约,大举进攻中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宋人、金人本就不在一个道德层面。这是赵佶对北宋败亡做出的最后定论。

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个皇子,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自幼养尊处优,形成轻佻浪荡性格。

据说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徽宗。

“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

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书法绘画更是天赋非凡。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

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向太后以宋神宗语驳斥章惇:“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最终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

平心而论,赵佶没有当皇帝的心思,可向太后和大臣硬让他上位他也不好拒绝。

有人说赵佶做了皇上腐败无能,那是一面之词十分偏激;赵佶在治理国家方面还真是有一套手段。

赵佶执政期间是北宋最民主程度最高,经济最发展,政治风气最宽松,文武大臣最满意的时期。

只是朱勔在江南大肆收刮花岗石,逼得方腊率领百姓造反;不过花石纲如果从另一个层面讲,那是践行蔡京的“丰亨豫大”经济政策。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徽宗做皇上时期社会鼎盛的一个缩影,张择端给河南人民留下一笔大财富;光2024年国庆节期间游览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游客就有上千万,旅游收入无法估量。

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的宰相蔡京,被后世骂成“六贼”之首,却是一位宏观经济学家。

宋徽宗在地下暗室中浮想联翩,孙莫提着一篮子饭菜走进来;宋徽宗问了声:“孙将士,今日有啥新闻要让寡人知道!”

孙莫将竹篮中的东坡肉、红烧鱼、糖醋里脊一样一样取出来搁在餐桌上,又将一碗白米饭塞到皇上手中,道:“圣上你用餐,小人要给您报告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天大的好消息!”宋徽宗端着白米饭,手中拿着的筷子没有动,迫不及待地问孙莫:“快说是啥好消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