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认错(1/1)
第37章认错
倒是夏侯婴此刻比较镇定,忙令那小校看清队伍旌旗番号后再来禀报。不一会儿,小校满脸喜色,骑马飞奔而来,大声叫着:樊哙将军率大军前来接驾。
刘邦那一直悬在嗓子眼里的心顿时落到了肚子里,身体如同散了架一样,一直手握着宝剑的剑柄上沾满了手心里的汗水,握剑柄的手一时间竟无法自然松开。
夏侯婴将车辇安稳停好,刘邦在车里尽力平静好自己方才忽上忽下、大惊大喜的情绪。然后传令全军停下,等着樊哙等前来觐见。
一身铠甲的樊哙和灌婴在刘邦车辇五十丈开外时,便下了马,大步跑着来到车辇前,咕咚跪倒在地,身后的亲兵也忙跪下。寒冷的大地已冻得非常结实,铠甲和随身兵器就这样砸在了地上,发出了此起彼伏的声响。
“罪臣樊哙擅统后军,救驾来迟,更是死罪,请陛下发落。”樊哙以头抢地大声说道,言语间已然哽咽起来。
刘邦在车辇上半天没有说话。张良关于樊哙为何前去统领后军的书信早已到达他的手中,他现在已经很清楚自己此番用王陵来率领后军也是一步错棋,如果没有张良的当机立断、樊哙的挺身而出、王陵的大度让贤,那么后军拖沓的行军速度,能让陈平计谋顺利实现就很难说了,毕竟援军的迅速逼近,让冒顿可以从容围而不攻逼至自己走投无路的可能性已几乎没有了。所以这一刻,他在心中早已原谅了樊哙的鲁莽不恭。怎么说,还是老弟兄是贴心贴己啊。刘邦在心里感叹着。
刘邦缓缓从车辇里下来,将樊哙扶了起来。道:樊哙啊,你没有罪,朕如何发落啊。是朕错了,你在晋阳的那些诤言如今还回想在我耳边。朕大错特错了。
被刘邦扶起的樊哙抬头看着刘邦,他曾经的大哥,如今的皇帝,与晋阳时相比,短短两个月已是苍老了许多,满面风霜,鼻翼下的人字纹深深陷在面颊下,两鬓皆白,两只充满血丝的眼睛虽然还是炯炯有神,但一眼望去便知已是许多时日不曾安睡过了。
樊哙见刘邦如此憔悴,又听到已很久很久没听到过的刘邦自责之言。他本就是个爽直之人,内心和外表都是如一,不会也不愿控制自己的情感,何况此时他们两人之间,又恍如时光倒流回到在沛县时的那些日子。樊哙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就似一个被家长冤枉了的孩子。这些眼眶里流出的泪水要伴随着满腹的委屈统统流淌出去,不能再片刻停留与心中了。同时樊哙也心酸自己的大哥此番给折腾得如此狼狈,自高祖五年击破项羽以来,他们已从未吃过败仗,更未受过此大辱。这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
“别哭了,别哭了,朕知你心中委屈。一起先回平城再决战事。”刘邦轻轻地拍着樊哙的肩膀。
“你看看,朕这美髯都已多日未曾修剪,风一吹胡乱飘着,有失朕的体面啊。快快上马,平城再详细叙谈。”刘邦又自嘲起自己来,哈哈大笑。
樊哙忙收起泪水,欲跪下称诺,被刘邦用力撑住他的胳膊,跪不下去。就只好感激地看了刘邦一眼,抱拳称诺。扭转身去取自己的坐骑,与灌婴一起在前面为刘邦大军开路,回平城。
大军回至平城。刘邦在车辇上观之,整座城池除了汉军已无百姓,大部分的民宅已被焚毁殆尽,残落在地上的瓦片也早被这些日子军马的来回驰骋踩得粉碎。城头的几座门楼都有烟熏火烤后留下的遗迹,屯兵的瓮城里一片狼藉,两边墙上都是暗红的血迹。
大队人马经过平城的大门平阳门一直往里行进着。眼前的景状让刘邦的心情非常暗淡,前不久就是在这里强攻拿下平城之后,他下令屠的城,这座城里的男女老少、百姓、俘虏无一幸免。
樊哙在前面用粗大的嗓门正命令军士们迅速整理出为陛下临时所用的行宫。刘邦下令大军暂且在平城驻扎休整。尽管派出去的几拨探马来报,冒顿大军已从白登山全线撤围往代谷方向退去,但被冒顿曾经围困的死去活来的刘邦还是不放心,他命令步军在平城方圆三十里外构筑第一道警戒,命令自己的前军环形驻扎在平城的外城,命令灌婴的精骑为自己做好在平城内城的守备。前后大军暂由樊哙一应统领,灌婴为副。然后这才放心地由樊哙在前引路至平城的衙署现在的临时行宫处休憩。
刘邦摆了摆手让所有跟随在自己身后的将领都退下去。他太累了,心力憔悴此时方能松一口气。倒在床榻上,没一会儿,就打起了呼,这一觉一睡就是一整天。
待刘邦醒来后,已是第二日的黄昏。他感到浑身酸痛,但有惊无险的脱难让他的精气神已得到迅速的恢复。洗漱完毕用完膳后,他立即召集文武群臣到自己的行宫来议事。